醫療機構“破產潮”延續,終端市場變局,同樣意味著醫療器械行業營銷模式的變革。
投資30億、年營收過億!
大型民營醫院宣告破產預重整
近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披露,恩施華龍總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恩施華龍總醫院”)預重整托管人正面向社會公開招募意向投資人。
這意味著,這家的大型民營醫院正式進入破產預重整程序!
作為“恩施首富”——龍華村集團健康產業板塊的龍頭項目,昔日恩施華龍總醫院被寄予厚望。
公開資料顯示,該院按照立足恩施、輻射武陵、面向全國的戰略定位,規劃總投資30億元、建筑30萬平方米、床位4000張。
醫院官微顯示,作為一家三級綜合醫院,該院開放床位500張。目前日門診量近500人次,住院病人350人次、健康體檢100多人次,2019年、2020年分別實現業務收入9000萬元、1.2億元。
開業近5年,其不論是床位數還是診療量均遠遜藍圖規劃,并陷入民間借貸、長期虧損等多重困境。
據裁判文書披露,截止今年3月,恩施華龍總醫院因未能償還所借李某本息,再次被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高達2000多萬元。
除了民間借貸外,在建設及運營過程中,恩施華龍總醫院還牽涉借款合同、買賣合同等多起糾紛,所涉對象包括醫療器械、裝飾材料、電力工程、醫藥等公司。其中,截止去年8月,該院拖欠某醫療器械公司透析耗材貨款285萬余元。
企查查顯示,作為被執行人,恩施華龍總醫院目前被執行總金額接近2200萬元,歷史被執行總額達5000多萬元。去年5月,該院還曾被法院凍結股權數額4055.76萬元。2021年以來,其名下房產、車輛也開始被拍賣。
起拍價1.7億!又有2家醫院被拍賣
在恩施華龍總醫院之外,7月21日-22日,兩則拍賣消息在京東拍賣網上更新,又有兩家醫院要被拍賣了!
舟山市瑞和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將于8月6日在京東拍賣破產強清平臺,將其名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舟山分院運營相關資產競拍出去,起拍價1.72億元。
拍賣內容包括72048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醫院綜合樓、宿舍樓、 后勤物業樓等建筑物,以及分院所用的機器設備、車輛等固定資產等。
醫院官微顯示,上海瑞金醫院舟山分院是由上海瑞金醫院、定海區人民政府和嘉文集團三方合作,按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標準建設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于2018年8月正式建成,核定床位1200張(一期800張)。
另外,宿遷市婦產醫院有限公司持有的南京華世佳寶婦產醫院有限公司,將于7月29日開始第18次競拍,經歷了多次流拍后,該資產的起拍價已經降到了1090.89萬元。
超2000家倒閉!民營醫院破產潮持續……
以上醫院破產重組,并不是個例。
在行業洗牌周期+疫情的雙重催化下,一批民營醫院經營出現困境。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余小寶曾表示:疫情以來,已有2000多家民營醫院破產倒閉。
近期也有多家醫院,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相繼暴雷。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民營醫院過去幾年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減少,負債擴大,短期內仍在陣痛之中。
但從長期來看,盈利能力不足、定位不清晰、過度醫療和營銷仍是關鍵原因。
在“過緊日子”方針、缺乏財政補貼的情況下,民營醫院大多依靠藥品耗材的價格優勢,提升盈利水平。但伴隨集采推進并席卷廣大非公醫療機構,民營醫院這項優勢幾乎全無,盈利能力再打折扣。
另一方面,隨著以公立醫院為核心的醫聯體輻射范圍全面擴大,各大頂級醫院的分院區在各個城市拔地而起;再加上分級診療的推行,基層醫療機構也逐漸能承擔起更多的醫療服務需求。作為公立醫院補充角色的民營醫院,市場空間則越來越小。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民營醫院來說,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繼續建設大規模的民營醫院已非明智之舉,更應該選擇“小而美”的模式,并且專注于消費醫療。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患者對個性化醫療、消費醫療的需求也會隨之提高,而這兩種需求恰恰是公立醫院難以滿足的。
因此,眼下民營醫院解題思路無疑就是看清問題、找準方向、做出改變。
來源:醫院管理論壇報
掃一掃加好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