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工人們正忙著裝卸貨物、拆除舊設備,為新項目的啟動做準備。重整投資人已經順利接管企業,規劃投資近百億元,預計能提供300多個新就業崗位。
這是不久前我和同事前往泰興港區實地監督一起重整計劃執行情況時看到的場景。作為破產法官,有什么比眼看著經辦企業獲得“新生”更有成就感!
500多天前,卻是另一番光景。
我們接手的是阿貝爾、阿爾貝爾兩家公司。8月的一天,我們陪同管理人去接管企業。一走進廠區我們就感到奇怪,按說企業停工快兩年,該是人去樓空了,但是這里卻一切照常運轉。
“我們有1500噸乙烯儲存在阿爾貝爾公司!”
阿貝爾公司安全總監的介紹,讓人頓感“脊背發涼”。
千噸危化品,如果安全管理不善,一旦發生泄漏,后果不堪設想。
我們了解到,這些危化品原料,需要在零下108度的低溫才能儲存,循環水泵、制氮機組等設備必須不間斷運行,必須有工人維護好安全,僅安全運營費每個月就需要350余萬元。但是,阿貝爾公司賬上已無分文,大多數職工對公司前景感到悲觀,關鍵崗位技術人員紛紛提出離職。
消除安全隱患刻不容緩!我們清算與破產庭第一時間向法院領導報告情況,院領導又緊急向市領導匯報。
“必須守住化工企業安全底線!”法院的匯報引起泰興市領導高度重視。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相關職能部門對兩家公司開展全覆蓋安全檢查。法院組織兩公司屬地政府、管理人、供電公司、自來水公司、燃氣公司等召開協調會,通報安全隱患,保證水、電、氣等能源的供應。案件承辦人和院庭長定期巡查兩公司廠區,督促管理人嚴格落實生產、設備、安全、技術等專業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
借助府院聯動機制,合議庭協助管理人以共益債務形式先后借款3000萬元,用以解決安全存儲和近200名職工工資及社保費用難題。
涉危涉穩因素排除后,兩起案件的審理擺上日程。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阿貝爾公司工藝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好,阿爾貝爾公司在泰興沿江岸線有液體化工碼頭,兩公司均具有較高重整價值。
如果能招募到優質投資人對兩公司資產進行開發利用,不僅能維護債權人利益,也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地方營商環境的改善。在充分尊重債權人意愿基礎上,合議庭裁定,對阿貝爾公司清算轉重整,與阿爾貝爾公司合并招募投資人。
重整投資人的招募過程喜憂參半。某化工行業的佼佼者作為意向投資人報名,這是一喜。然而投資人提出了“出售式重整”方式,我預想到,債權人這里會很難通過。這是一憂。
“出售式重整”,指的是將債務人具有活力的營業事業的全部或主要部分出售讓與他人,使之在新的企業中得以繼續經營存續。盡管出售式重整可以有力降低重整投資人的未知債務風險,最大程度維護企業的營運價值,但是對于債務人而言,客觀上會增加資產轉讓稅費和土壤修復費用,這筆費用我們初步估算近1.5億元。
果然,方案披露后引起大部分債權人的強烈反對。聽證會上,他們質疑管理人工作,指責投資人“巧取豪奪”;投資人方面則態度強硬,寸步不讓。重整好似走入“死胡同”。
面對困局,我們決定給出近一個月時間,讓傾向于選擇傳統股權式重整方式的債權人自行尋找新的投資企業。一個月后,新的投資人尋找無果,兩公司180余位債權人重新回到談判桌。為了讓各方利益得到平衡,我和同事從審判臺走上談判桌,組織管理人、債權人與意向投資人開了十多輪協調會。
艱辛的談判有了成果,投資人最終作出自主承擔部分費用的讓步。兩公司的重整計劃在債權人組高票通過。
“重整計劃的批準并非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破產審判的目的不僅是‘破’,更是‘立’。”這是我們合議庭成員的共識。重整計劃批準后,我們繼續跟進投資人發展需求,助推重整投資人與屬地政府達成投資協議。
回顧兩公司的重整歷程,既有速度的比拼,又有責任的驅動,更得益于多方聯合發力。破產審判不是簡單的坐堂斷案,要更新觀念,走出法庭,主動擔當作為。既要能開庭辦案,還要會開會、能辦事、善談判。只要能協調好各方關系,平衡好各種利益,就能于僵持間開辟新路,于無望中挖掘希望。
作者史晴,江蘇省泰興市人民法院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副庭長
掃一掃加好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