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依法打擊知識產權犯罪服務高質量發展的5起典型案例
一、打擊侵犯軟件著作權犯罪。2025年2月,山東省棗莊市公安機關根據工作發現線索,破獲一起侵犯軟件著作權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6名,打掉銷售窩點5處,查獲盜版工程軟件加密鎖2000余把,有效保護和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
二、打擊侵犯商業秘密犯罪。2023年6月,浙江省寧波市公安機關根據工作發現線索,破獲一起為境外非法提供商業秘密案,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12名,及時截獲我國新能源企業技術秘密資料26份,有力維護了企業技術安全。
三、打擊家電消費領域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024年9月,安徽省宿州市公安機關根據群眾舉報線索,破獲一起制售假冒品牌家用電器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打掉犯罪團伙3個,搗毀窩點8個,關閉涉嫌售假網店26家,查獲假冒品牌冰箱2000余臺,有力維護了消費者和企業合法權益。
四、打擊制售假冒品牌玩具犯罪。2025年3月,北京市朝陽區公安機關根據工作發現線索,破獲一起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非法制售假冒品牌玩具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8名,打掉犯罪團伙6個,現場查獲假冒品牌玩具50余萬件,切實維護了兒童玩具行業健康發展。
五、打擊制售假冒食品犯罪。2024年8月,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公安機關根據主動研判發現線索,破獲一起制售假冒品牌肉腸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搗毀制假售假窩點5個,關停售假網店4個,現場查獲肉腸2200斤,有力保障了群眾食品安全和企業合法權益。
公安機關依法打擊知識產權犯罪服務高質量發展的5個典型事例
一、江蘇省無錫市公安機關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前哨集群。江蘇省無錫市公安機關抓住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的契機,按照“網格化布點、集群化建設、實體化運作”的思路,堅持“點線面”“全覆蓋”“差異化”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前哨集群,在全市支柱產業、領軍行業、龍頭企業創建14個“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前哨”和線上“服務云哨”,由民警定期入駐、嵌入辦公、問診服務,會同相關部門組建知識產權“維權聯盟”,指導企業完善風險防控機制,開通案件受理“綠色通道”,提供快速維權、法律咨詢、普法宣講等全流程、一站式、個性化服務,致力打造公安機關保護知識產權的綜合服務“窗口”、護航發展“引擎”和企業“家門口的派出所”,完善延展知識產權保護生態圈和服務鏈。近年來,舉辦專題培訓講座30余次,幫助企業堵塞漏洞40余個,通過服務前哨破案50余起,積極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二、浙江省杭州市公安機關推動建立完善標準規范體系。浙江省杭州市公安機關錨定“創新活力之城”城市定位,緊緊圍繞杭州特色的戰略科技力量,建立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低空經濟、半導體等產業“產、學、研”領域500家創新主體保護名錄以及知識產權犯罪風險指數,強化重點保護和風險預警感知。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商業秘密保護能力指標體系》相關標準,發布《科技型中小企業商業秘密風險基礎防范工作指引》,針對機器人、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3大行業分類定制創新風險自檢表,指導企業精準防范風險。會同相關部門建立“一站式”知識產權聯合保護中心,完善支隊、大隊、派出所三級“知產警官”體系,創新市、區兩級上下聯動“雙軌”辦案模式,編制《知產警官走訪企業工作手冊》,企業咨詢報案更加方便快捷。2025年以來,共開展入企服務100余次,推動完善內控措施40余項,受理企業咨詢400余次,解決知識產權糾紛54件。
三、安徽省合肥市公安機關創新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安徽省合肥市公安機關主動對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求,推動構建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試點成立市級知識產權犯罪接報案中心,在縣區和183家高新技術企業設立專門的警務聯絡室和警務聯絡員,涉企法治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在商業秘密領域,聯合相關部門在重點企業(園區)設立6家商業秘密協同保護指導站,制定《企業商業秘密風險體檢細目》,引導企業完善商業秘密保護措施,從源頭降低侵權風險。同時,會同相關部門出臺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合作框架協議,成立知識產權一站式保護協作中心和食藥環知聯合執法中心,強化與長三角重要城市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形成跨部門跨區域共治合力。
四、湖南省長沙市公安機關推廣建立保護知識產權駐企業工作站。湖南省長沙市公安機關推廣建立保護知識產權駐企業工作站,持續深化駐企警務改革,針對商業秘密、商標保護等環節,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將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深度融入企業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構建起“體檢式預警+靶向化防控”的知識產權立體保護網絡。駐企工作站現已覆蓋207家支柱產業領軍企業及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累計幫助企業化解侵權糾紛300余起,偵破侵犯商業秘密、假冒注冊商標等案件200余起。同時,自主研發知識產權風險測評模型,企業可通過“我的長沙”APP進行自行測評,實時生成知識產權風險全面體檢報告;公安機關根據風險等級,對高、中、低風險企業分級分類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化治理,結合知識產權侵權高發場景,指導企業加強源頭防控,以“小切口、硬舉措”的數字化治理模式賦能企業“主動防護”。模型上線運行以來,已為605家重點研發企業開展全方位風險測評,排查風險3400余個。
五、四川省公安機關推廣使用“知識產權云警務”微信小程序。四川省公安機關積極推廣應用“四川公安知識產權云警務”微信小程序平臺,對接企業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依托云警務平臺線索報警功能,企業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微信端上傳文檔、視頻或圖片等資料,實現“一鍵報警”,及時反映侵權問題線索或進行在線咨詢,目前,已有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示范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以及馳名商標企業在內的7200余家企業入駐該平臺,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6400余萬元。針對企業法律知識欠缺、保護意識不強等問題,在云警務平臺開設法律專欄,為企業提供“一鍵問詢”式法治服務,上傳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相關指導性案例,推動企業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50余條,專題培訓企業人員400余人。云警務平臺還開設了“惠民利企大走訪”專欄,針對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重大、疑難、復雜問題,企業可線上“一鍵預約”民警現場解決。截至目前,共走訪企業1300余家,解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120余個,提出保護建議140條。
來源:公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