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只會壯大、不會弱化;不僅不會“離場”,而且發展環境只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只會越來越大、發展舞臺只會越來越廣闊。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討論時,就如何正確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時隔7年再次參加以經濟界人士為主的民建、工商聯界聯組會,說明他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始終關懷備至、念茲在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對企業家關切問題的真誠回應,是對新時代民營經濟工作作出的戰略部署。
為民營企業增添了正能量、為民營經濟注入了強心劑。在過去一段時間,社會上有人懷疑、否定民營經濟,提出所謂“民營經濟離場論”。事實上,我國市場主體的數量與吸引外商資本的數量長期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年均凈增長超過1000萬戶,今年年初總量達到1.7億戶,較2012年新增了1.15億戶,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1085戶增加到2022年的4700多萬戶,數字翻了四倍;2022年我國吸收外資首次突破1.2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民營經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可見,民營經濟只會壯大、不會弱化;不僅不會“離場”,而且發展環境只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只會越來越大、發展舞臺只會越來越廣闊。
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個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2016年3月他在參加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非公有制經濟要健康發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健康成長。此后,從《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到《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再到《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一系列文件的出臺為“兩個健康”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制度基礎,親清政商關系凸顯改革成效。民營經濟不僅要實現健康發展,更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要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民營企業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厚植為國創新的擔當、為國分憂的情懷。
為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責任感注入了新內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民營經濟在推動經濟增長、貢獻稅收、增加就業等方面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民營經濟同樣也不能缺席。民營企業家既要做創業致富的帶頭人,同時也要做推動共同富裕的踐行者。民營企業家要增強家國情懷,要有先富幫后富、促進共同富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在不斷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完善工資分配制度,為員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經濟利益,為股東創造更多收益,讓企業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志愿服務關愛行動等,扶弱濟困、回饋社會,做到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筑牢依法合規經營底線,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為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明晰了重點。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對各類市場主體而言須臾不可缺少,是企業應對外部沖擊挑戰、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優化營商環境已是我國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內容,如河南、山西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出現營商環境的次數達15次;各地通過“最多跑一次”“一次不跑、事情辦好”“不見面審批”舉措不斷提高辦事效率與服務水平;一些省份,如浙江、江西等將優化營商環境列為“一號改革工程”,提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以營商環境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2013年至2022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13萬億元,宏觀稅負降至15.1%,企業的獲得感顯著增強。各級政府積極清理廢除歧視、妨礙各類市場主體與市場經濟活動的政策和法規,明確民間投資的“紅綠燈”,確保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已經進入到高速鐵路建設運營、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開采等領域,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參與感更強。未來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仍是重中之重。要從自己人的立場出發,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多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排憂解難,讓他們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心致志搞發展。要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環境,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建設。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
作者:趙 波
全國政協委員
民建江西省委會副主委
江西省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
來源:《中國政協》2023年第8期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