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行長田惠宇被逮捕。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田惠宇涉嫌受賄、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田惠宇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公布“另有任用”4天后落馬
田惠宇于今年4月22日落馬。耐人尋味的是,就在今年4月18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免去田惠宇的招商銀行行長、董事職務,另有任用。招行對于田惠宇在任職期間作出的貢獻致以衷心的感謝。隨后,多家媒體還報道了田惠宇“另有任用”的新職位。
但僅僅四天后,“另有任用”的田惠宇終究未能平安落地。
公開資料顯示,他出生于1965年,安徽金寨人,是高級經濟師,落馬前曾長期在銀行業任職。1987年起,初入職場的田惠宇進入中國建設銀行,先后擔任建行上海浦東分行副行長、建行辦公室副主任等職。1998年,他擔任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副總裁。2003年,田惠宇出任上海銀行副行長,3年后回到建行系統,先后任建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建行深圳市分行行長、建行零售業務總監兼北京市分行行長等職。
2013年,田惠宇“空降”招商銀行,成為招行第三任行長,掌舵招行9年。根據招商銀行2021年財報,田惠宇2021年的稅前報酬為419.83萬元,并持有招商銀行33.55萬股。而在2013年入職時,他的年薪為316.40萬元。
今年10月8日,田惠宇被“雙開”。通報指其喪失理想信念,背離初心使命,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金融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不堅決、打折扣,罔顧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把職責使命拋在腦后。
同時,他還被指毫無紀法底線,長期以“市場化”運作為幌子,以“投資”“理財”為名,“以錢生錢”,大搞權力與資本勾連,靠金融吃金融,以權謀私、損公肥私,濫權斂財、貪婪無度。通報還指出,田惠宇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接受宴請、旅游、打高爾夫球等活動安排,違規收受禮品,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生活腐化、道德敗壞等。
大學室友、昔日同僚同日被查
就在田惠宇落馬當天,中紀委網站還通報了另外兩位銀行高管被調查的消息。
福建省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蔣云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原風險總監韓鳳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巧合的是,據多家媒體報道,田惠宇和蔣云明是大學同窗兼室友的關系。而田惠宇曾在建設銀行長期工作,和韓鳳林屬昔日的同僚。
據公開報道,田惠宇曾于2007年7月至2007年9月任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主要負責人,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任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行長。
就在田惠宇被免職前一周,他曾執掌三年多的建行深圳分行卷入反腐風波。建行深圳分行前行長和副行長相繼被查。
根據公開信息,2021年10月,中央第十巡視組進駐中國建設銀行。今年2月24日,中央第十巡視組向建設銀行黨委反饋巡視情況時指出,巡視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包括“嚴的氛圍沒有形成,對下級‘一把手’管理監督不夠嚴格,信貸、集中采購、新興業務等重點領域存在廉潔風險,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依然存在”等,同時,“巡視組還收到反映一些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已按有關規定轉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中央組織部等有關方面處理”。
“逃逸式辭職”頻現
2020年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總計通報執紀審查106名中央一級金融單位干部,其中金融監管部門領導干部28人,金融機構領導干部78人。按年度看,2020年有15人,2021年有39人,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今年以來,金融反腐繼續重拳出擊。截至9月25日,總計通報執紀審查52名中央一級金融單位干部。開年第一個工作日官方即披露,中國人民銀行機關服務中心原黨委書記、主任牟善剛,中國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被查。
而就在一個月前的9月1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一天之內連續通報執紀審查3名中央一級金融單位干部,分別是:國開證券原總裁侯紹澤、中國建設銀行原投資理財總監張龍和國家開發銀行管理企業副總裁(副職級)任凱。金融領域反腐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4月1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刊文表示,金融反腐要緊盯“關鍵少數”、關鍵環節,實施“精準打擊”。本輪金融領域反腐中,落馬的多是關鍵崗位人員。
比較典型的是央行貨幣政策司原司長孫國峰。貨幣政策司主要是研究、擬訂貨幣政策調控方案并組織實施,承辦宏觀調控部門協調機制的相關工作。
證監會、銀保監會也有重要崗位人員被查,比如證監會會計部原主任王宗成,原銀監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
中紀委網站刊文指出,“金融領域的腐敗,有的依托技術手段隔離資金流、信息流來隱藏腐敗行為,有的通過結構化產品、股權代持、內幕交易等手段,為賄賂行為披上市場化的外衣,發現難度大、查處難度大。”
金融腐敗花樣翻新、手段隱蔽,在昔日落馬案例中多有體現。7月4日,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被開除黨籍。中紀委通報中斥責他——是“提前筑巢”“逃逸式辭職”腐敗的典型,是權力與資本相互勾連、瘋狂逐利的典型,亦是由風及腐、風腐一體、甘于被圍獵的典型。
官方通報說,張華宇在職時為有關企業謀取利益,退休前夕辭職,辭職后在與原任職務有業務關聯的企業領高薪。他還曾安排兒子、女婿、弟弟等親屬及關系人子女數十人到光大系統工作。
“逃逸式”離職的還有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一級巡視員曾長虹。曾長虹長期在證券發行審核關鍵崗位工作,“靠發審、吃發審”,今年4月被開除黨籍。
通報說,她臨近退休離職,妄圖逃避監督監管,繼續恣意斂財,以多種方式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大肆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和擬上市公司股權。
“影子公司”也是金融反腐熱詞。今年年初的電視專題片《零容忍》提到,中信銀行原行長孫德順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來完成利益輸送的典型。
孫德順在銀行業工作40多年,從銀行網點最基層的柜面出納員做起,一步步成長為國有銀行總行行長的官員,自認為業務能力高超。他安排兩名老部下作為代理人,開設了兩家投資平臺公司,兩家公司前臺的所謂法人,實際只是為孫德順代言的“影子”。企業老板獲取非法利益后,會將巨資注入孫德順控制的公司。
年初至今,有多名金融碩鼠被“雙開”或“開除黨籍”。從“雙開”通報的內容看,他們多是“靠行吃行”、“靠監管吃監管”,在金融領域牟利,有的人甚至搞家族腐敗。
來源上觀新聞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