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宜華健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被深交所摘牌,成為2023年首個被退市的醫療服務企業。
據深交所發布的《關于宜華健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終止上市的公告》,宜華健康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股價低于1元,觸及強制退市機制,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
“宜華健康的案例給了行業一定啟示,過去重發展、輕規范;重效率、輕公平;重創新、輕呈現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邏輯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宜華健康是宜華集團控股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的宜華地產。自2014年開始涉足醫療板塊以來,先后進入醫院后勤、醫院投資運營和腫瘤診療合作、醫療器械和養老產業,幾大業務板塊的并購資金累計超過30億。2015年,宜華健康營業收入達10.3億元,同比增長836%。
然而2019年起,宜華健康營業收入便開始下滑,跌至17.9億;凈利潤開始出現巨額損失,損失額高達15.7億元。至2022年底,宜華健康負債超過40億元,處于資不抵債的經營狀態。
此外,2022年8月,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書表示,宜華健康集團操縱132個股票賬戶,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間連續交易、拉抬價格、對倒交易等影響市場股價,并在操作期間虧損了8.17億元。
回顧宜華健康多年的發展起伏,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曾稱,“大健康行業投資大、周期長、回報慢,而且還需要培養消費市場。在體制、人才、經營模式上,都需要破局,這與房地產行業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從房地產轉型大健康,難度很大。”
劉俊海提示:“資本市場應當是誠信企業的加油站,企業應綜合運用商業邏輯、法律邏輯以及倫理邏輯,加強公司合規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行業的公信力。”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