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多時間狂漲近8倍,被輿論稱為A股史上“最貴ST股”的*ST左江因信披違規被監管立案了。
8倍“大牛股”被立案調查
12月1日深夜,*ST左江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12月1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從2022年4月28至2023年7月13日,*ST左江持續一路逆勢上揚,從最低的32.08元/股攀升至最高299.80元/股,累計漲幅接近8倍。
同一天,在深交所發布的深市監管動態中,深交所也明確表示,本周對“*ST左江”繼續進行重點監控。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2月2日,在公司被立案調查之前,*ST左江今年以來已被深交所六度發函,涉及2022年年報、2023年半年報、2023年三季報以及兩封關注函。其中,關于三季報,深交所已是兩次發函問詢,但公司目前均表示延期回復。
公司公告:或面臨退市風險
而在深交所對公司下發的相關函件,有關公司是否涉及退市風險的相關問題被重點問詢。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2年年度經審計后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公司股票交易已在2022年年報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ST左江2023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約3372.21萬元,同比減少9.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9732.73萬元,同比減少28.27%。
在三季報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結合年度已實現收入、在手訂單及當前實施進度、預計確認收入時間和條件等,說明公司2023年是否存在涉及終止股票上市交易的風險。
今年10月底,*ST左江也曾發布《關于公司股票退市風險的特別提示性公告》顯示,該公司截止到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72.21萬元,若公司2023年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則面臨終止股票上市交易的風險。同時,*ST左江2022年度被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若保留意見未消除,公司2023年被出具非標準的審計報告,公司同樣面臨終止股票上市交易的風險。
蹭上DPU概念風口
一邊是業績不佳且面臨退市風險,另一邊是此前不斷上漲的股價。而令*ST左江頗受資金歡迎的,主要是由于該股沾上了DPU概念。
實際上DPU產品對于英偉達這樣的芯片大廠也是一種前沿產品,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今曾在演講中表示: DPU 將成為未來計算的三大支柱之一,未來的數據中心標配是‘ CPU + DPU + GPU ’。
而自稱“我有”的*ST左江自然打開了市場的所謂“想象空間”,遭遇短線資金的接力爆炒。
此前,在2022年年報中,*ST左江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北中網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中網芯”)開展的可編程網絡數據處理芯片的研制,是公司網絡安全產品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是公司面向未來的重要布局,作為國內首顆全國產自主可控的可編程網絡數據處理芯片(即“DPU”),可以實現諸如網絡協議處理、交換路由、加密解密、安全檢測(DPI)等對性能及效率有更高要求的工作,成功解決25G和100G網絡接入問題。
2023年4月末*ST左江在其公眾號發布消息稱,2022年11月,鯖鯊NE6000系列網絡數據處理芯片(DPU)研制成功。
而在2023年中報中,按照*ST左江的說法,“DPU芯片現已達到雙向200Gbps網絡數據處理能力,而且報告期內該芯片已成功推向市場”。
但在2022年年報中,北中網芯當年的年收入金額為0;在2023年一季報中,公司稱實現收入增長主要是公司芯片業務實現銷售收入,但2023年第一季度扣非后凈利潤卻為-3021.8萬元,同比下滑15.66%。
此外,*ST左江在今年6月28日再度披露一份5100萬元合同。當時公告顯示,*ST左江控股子公司左江韶關、旭輝科技和眾源時空簽訂《三方采購合作協議》。該合同顯示,眾源時空擬通過旭輝科技向左江韶關采購20000套網絡適配設備,但未明確約定具體型號、金額和單價以及交付貨物期限等相關細節。
深交所在此前的半年報問詢函中提出了質疑,而三季報問詢函(二)進一步點明疑點,一是迄今未能報備三方協議中的銷售合同;二是號稱是搭載了DPU芯片的高性能服務器網卡銷售單價僅為2550元,與前述1月份完成交付的DPU芯片銷售單價31525元相去甚遠。
深交所此前要求公司自查并說明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互動易平臺和媒體宣傳等迎合市場熱點、拉抬股價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
部分股東加倉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被寄予厚望的DPU業務才剛起步,公司整體業績依舊難言起色,且面臨退市風險,但不妨礙部分股東持續加倉。
今年三季報流通股東榜單顯示,彭國華、印櫻等自然人以及一家私募機構今年以來持續加倉。其中,彭國華系2022年年報進入公司股東榜,彼時持股比例(占流通股,下同)為2.26%。經過連續三次增持,截至今年9月末,其持股比例已升至4.02%。此外,彭國華還是大立科技第二大流通股東,同期持股比例為2.52%。
而唐達遠也同為2022年年報進入公司股東榜,但此后由于股東榜門檻線提高,其從2023年一季報中“消失”,后于今年三季報重新上榜。在公司尚未進行轉增的前提下,對比其前后持股比例不難看出,唐達遠也在今年實施了增持,截至今年9月末其持股比例為1.13%。
再看印櫻,自2023年中報進入流通股東榜單后,目前其持股比例由最初的1.14%增至1.21%。此外,北京鴻道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旗下鴻道全球優選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今年以來也在陸續加倉。
值得注意的是,*ST左江公司總股本僅為1.021億股,在A股中排名4809位,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為64.53%,市場實際流通的公司股票不足4000萬股,是名副其實的“微盤股”。
監管零容忍
多家公司被立案調查
監管向來對上市公司信披違規等一系列問題堅持“零容忍”。僅11月以來,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因各種原因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羅欣藥業12月2日公告稱,于 2023 年 12 月 1 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證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羅欣控股立案。
思美傳媒11月30日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并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易聯眾11 月 29 日公告稱,證監會于當日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張曦先生下發《立案告知書》。因張曦先生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
11月17日,超卓航科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擅自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等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決定對超卓航科立案調查。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