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寒銳鈷業(300618)一口氣發布了9則公告,涉及終止定增事項、終止前次募投項目以及變更募集資金用途等多項重要事宜。寒銳鈷業公告稱,公司當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終止全資子公司6萬金屬噸鎳高壓浸出項目并簽署終止協議的議案》、《關于終止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事項的議案》。
2023年2月10日,寒銳鈷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寒銳香港擬與華鑫投資簽訂《合資協議》,設立合資公司印尼寒銳鎳鈷有限公司。雙方同意合資公司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莫羅瓦利縣的工業園建設6萬金屬噸鎳高壓浸出項目。該項目建設總投資不超過13.8億美元,合資公司成立時的授權資本100萬美元,其中寒銳香港認繳出資70萬美元,持股比例為70%。隨后,寒銳鈷業還組建了專業團隊派駐印尼負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具體事宜。截至公告日,6萬金屬噸鎳高壓浸出項目已完成實施主體印尼寒銳鎳鈷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記手續,取得了相關注冊文件,并于2023年9月底獲國家發改委備案通過。2月10日,寒銳鈷業還為此公告了定增事項,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募資總額不超過50億元,主要用于建設“6萬金屬噸鎳高壓浸出項目”。在2023年初發布了該投資項目后,寒銳鈷業未公布其他新項目。
在12月20日發布公告當天,寒銳鈷業全資子公司寒銳香港再次擬與華鑫投資簽訂了《合資協議》。協議雙方還是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莫羅瓦利縣的工業園內建設合資公司,并由合資公司負責“年產2萬噸鎳金屬量富氧連續吹煉高冰鎳項目”的建設及運營。
對于為何在年末突然轉為“富氧連續吹煉”高冰鎳生產工藝?寒銳鈷業表示,該生產工藝趨于成熟,且同行業公司近期已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富氧連續吹煉法生產高冰鎳具有單位建設投資小、運營成本低、建設周期短、環保風險相對較小及原料適應范圍廣等優勢。該建設項目總投資為2.432億美元,包括項目建設投資及鋪底流動資金等。合資公司的初始授權資本為150億印尼盾,其中寒銳香港認繳出資105億印尼盾(約人民幣482.89萬元),持股比例為70%。雖然新項目的投資總額較之前的少了許多,但是寒銳鈷業也已經為該筆投資找到了資金來源。
12月20日,寒銳鈷業還披露了一份關于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途的公告。寒銳鈷業擬變更前次募投項目“10000噸/年金屬量鈷新材料及26000噸/年三元前驅體項目”剩余募集資金10.25億元的用途,將用于印尼寒銳的“年產2萬噸鎳金屬量富氧連續吹煉高冰鎳項目”。寒銳鈷業解釋稱,原募投項目中的“鈷新材料項目”及“廢舊電池回收項目”已投入9.4億元,已于2023年12月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公司擬將項目結項,已形成資產將繼續使用。因市場環境變化、三元前驅體產能過剩,經審慎研究,公司擬終止三元前驅體項目,而這也是寒銳鈷業剩下10.25億元募資的主要來源。
“三元前驅體項目”,該項目是公司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募投項目,原本預計在今年11月投產。對于“三元前驅體項目”,公司還曾在今年7月底的一則公告中稱其市場需求激增,但到了12月20日,公司終止該項目的理由卻是,“市場產能過剩,建設此項目已不具有經濟性”。
2020年3月,寒銳鈷業發布了《2019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同年7月完成定向募資,扣除發行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18.77億元,將用于“10000噸/年金屬量鈷新材料及26000噸/年三元前驅體項目”,該項目總規劃為4年。然而2023年3月,寒銳鈷業宣布將上述項目整體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間由2023年11月30日調整至2024年12月31日。甚至截至2023年年中,該項目僅投入了6.83億元,投資進度只有36.61%。而這超六成的閑置募集資金也被寒銳鈷業拿來購買了理財,投資收益已超千萬。
在寒銳鈷業拋出50億定增后,當時就有投資者質疑“2020年的定增遲遲未能兌現,又來募資?”。正逢寒銳鈷業轉戰新的投資項目需要用錢之際,已計劃延期的募投項目“恰巧”提前達到預定狀態,對于這其中的“偶然性”藍鯨財經致電寒銳鈷業,公司稱此前募投項目中的三元前驅體因產能過剩所以就終止了,剩下的募資款再加上公司買理財的錢將用于新的投資項目,不過項目資金還是緊缺,但公司不再考慮定增,會選擇自有資金。
寒銳鈷業背后是來自安徽的梁氏父子,因抓住了新能源汽車電池轉變的機遇,這對頗為“神秘”父子曾帶領公司“飛黃騰達”。但近幾年,受原材料價格變動影響,寒銳鈷業的業績迎來了“寒潮”。
根據官網,寒銳鈷業創立于1997年,總部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業務涵蓋鈷銅礦山勘探運作、礦石開采、選礦、冶煉、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銅鈷系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站在寒銳鈷業背后的創始人名叫梁建坤,2017年,在其經營20年后,寒銳鈷業登陸資本市場。2021年,60歲的梁建坤將權利移交給了兒子梁杰,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由其兒子梁杰擔任寒銳鈷業的董事長、總經理,順利完成了新老一代的交接。出生于1984年的梁杰,200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之后曾在上海、南京兩地繼續深造。2011年后,梁杰曾先后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等。
上市前夕也就是2012-2016年期間,寒銳鈷業的營業收入從4.88億元增長至7.43億元,歸母凈利潤也從996.38萬元增至6657.5萬元,但公司營收與利潤仍尚處于低位。2017年,寒銳鈷業于深交所上市,正逢此時是新能源汽車從磷酸鐵鋰時代向三元電池轉變,市場對鈷金屬需求增加,鈷價也一度大幅上漲。趕上好時候的寒銳鈷業,業績也在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暴漲,公司營收分別為14.65億元、27.8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49億元、7.08億元。
就在公司以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會繼續助力鈷價上漲時,到達頂峰的鈷價開始下滑,打的寒銳鈷業措手不及。2019年,寒銳鈷業營業收入下降至17.79億元,歸母凈利潤僅有1386.57萬元。在經歷了低谷之后,2020年、2022年,寒銳鈷業又迎來了周期性上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2.54億元、43.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35億元、6.63億元。2021年完成新老交班后,2022年寒銳鈷業又迎來了業績“寒潮”,而上一次則剛發生在2019年。2022年,寒銳鈷業營收為50.87億元,歸母凈利潤只有2.12億元。即便營收創下了歷年新高,然而寒銳鈷業的利潤卻再也不及2018年7.08億元的巔峰。
到了2023年,受經濟周期、供需情況的影響,寒銳鈷業因鈷金屬價格下降所帶了的業績頹勢依然未有改變。今年前三季度,寒銳鈷業營收分別為37.17億元,同比下滑6.13%;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同比下降48.56%,接近“腰斬”。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中寒銳鈷業還披露了2023年股權激勵計劃。此次激勵對象達82人,股權激勵價格為16.73元/股,限售期為12個月、24個月、36個月。只不過,上述股權激勵需要達到滿足要求的業績才可以解鎖。第一個解除限售期的考核條件是以2022年營業收入為基數,2023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15%,即2023年營收需達到58.5億元;或2023年凈利潤值不低于2.8億元。但是從目前來看,2023年第四季度,寒銳鈷業需要完成21.33億元的營收,亦或是完成1.49億元的凈利潤。對于第四季度業績情況,以及股權激勵是否能夠解鎖,寒銳鈷業對藍鯨財經表示,暫時不清楚。
實際上,除了周期性價格變動影響外,寒銳鈷業業績波動起伏較大也與公司近幾年大規模擴產以及在高峰時期囤積大量原材料有關。2017年鈷價上漲時,寒銳鈷業的存貨由2016年的2.67億元上漲至9.16億元,在此之后更是連年上漲,2021年時高達25.33億元,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存貨還有15.41億元。
自2017年上市以來,寒銳鈷業已經完成三次募資,募集約27億元用于擴產。這其中包括IPO時募資的3.73億元,2018年發行4.4億元的可轉債,再加上2020年19.01億元的定增。甚至這其中多數項目計劃投資金額高于實際募資金額,也給公司造成了財務承壓。
截至前三季度,寒銳鈷業賬面貨幣資金為16.12億元,而這其中還包括尚未使用的募資款,對應公司的短期借款為8.2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46億元,財務壓力明顯。寒銳鈷業經營業績不佳且下滑的現狀,二級市場上也早已有反映,然而在此期間梁氏父子累計減持套現超10億元。寒銳鈷業的股價從上市之初一路高漲,在2018年3月曾達到148.34元/股,之后一路下滑直,到2021年1月再度回歸119.28元/股的高度,然而在此之后其股價幾經動蕩,到了2022年后一路下探,于2023年12月21日盤中創下了歷年25.88元/股的新低,近一年股價跌幅近四成。
來源:藍鯨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