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華夏幸福發布公告稱,在債務逾期情況方面,自2024年1月1日至 2024年1月31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償還銀行貸款、信托貸款等形式的債務金額為人民幣2.01億元(不含利息)。
截至2024 年1月31日,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金額合計為人民幣 244.15 億元 (不含利息,公司金融債務在簽署《債務重組協議》后將按照重組協議約定的到期日執行,相應債務金額在調整后的到期日前將從未能如期償還債務金額中予以剔除)。
在債務重組計劃推進方面,截至2024年1月31日,《債務重組計劃》中2192億元金融債務通過簽約等方式實現債務重組的金額累計約為人民幣1885.7億元(含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發行的境內公司債券371.3億元債券重組以及境外間接全資子公司發行的49.6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335.32億元)債券重組),相應減免債務利息、豁免罰息金額共計194.99億元。
在符合《債務重組計劃》總體原則的情況下,該公司及下屬子公司九通基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通投資”)發行的公司債券召集債券持有人會議,相關債券持有人審議并表決通過《關于調整債券本息兌付安排及利率的議案》等議案。
華夏幸福境外間接全資子公CFLD(CAYMAN) INVESTMENT LTD.在中國境外發行的美元債券(涉及面值總額為49.6億美元)協議安排重組已完成重組交割。
總體規模約為255億元的自益型信托計劃設立完成。2024年1月25日,華夏幸福第八屆董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本次重大資產出售方案的議案》及相關議案,擬以上述信托計劃受益權份額抵償“兌抵接”類金融債權人合計不超過240.01億元金融債務。
另外,公司以下屬公司股權抵償債務情況方面,截至2024年1月31日,華夏幸福以下屬公司股權搭建的“幸福精選平臺”股權抵償金融債務金額(本息合計,下同)約為人民幣106.75億元,相關債權人對應獲得“幸福精選平臺”股權比例約為26.97%。
該公司以下屬公司股權搭建的“幸福精選平臺”及“幸福優選平臺”股權抵償經營債務金額約為人民幣53.41億元,相關債權人對應獲得“幸福精選平臺”股權比例約為2.50%,獲得“幸福優選平臺”股權比例約為10.20%。
2024年以來,遠洋集團、龍光集團、中國奧園、正榮地產、中糧控股、旭輝控股等房企陸續披露了境內債或境外債重組新進展。
債務重組本質還是輔助手段,債務重組完成之后,中長期的“回血”自救才是關鍵。
去年年底,華夏幸福出現了二次違約傳聞,按照重組計劃企業本應在12月31日前向參與境外債務重組的債權人支付該債券本金的1.8%,但截至1月2日下午持有人也僅收到本金約0.55%的償付。
根據克而瑞地產研究,出險房企仍應以保交付為主要目標,積極營銷、促進銷售去化及現金回籠,修復基本盤,依靠銷售回款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才能真正擺脫困境。
但顯然,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自身銷售來看,華夏幸福解決困境仍然道阻且長。
華夏幸福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度,華夏幸福將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0億元到-61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13億元到-99億元,凈利潤的虧損比市值還高。
根據華夏幸福,根據公司《債務重組計劃》總體安排,公司2023年將部分變現能力強的資產予以出售,相關交易虧損對當期業績造成了較大影響。另外,隨著公司債務重組工作的持續推進,整體資金成本持續降低,但債務存量金額仍然較大。同時,隨著房地產存量項目竣備、交房、結轉,導致可承載利息資本化的項目載體進一步大幅下降,當期利息資本化率極低,從而財務費用仍處高位。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