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錨定全年發展目標任務,深刻領會黨中央關于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近期,國務院多部門對下半年工作進行部署。
國家發展改革委
做好形勢分析和研判,以穩就業擴內需為重點做好政策預研儲備,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拓展投資增量,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全周期管理,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提質增效實施“兩新”政策。
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走深走實,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除“內卷式”競爭,深入推進招標投標制度改革,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深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更大力度穩定就業,扎實維護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等重點領域安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行動。加快人工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智能穿戴、無人機等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加快加力推進清理拖欠企業賬款行動。繼續保持煙草行業穩健發展。
全力推進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繼續辦好產業轉移對接活動,推動優化重點產業鏈全球布局。
抓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實施。完善人形機器人、物聯網、高端儀器儀表等產業發展政策。優化國防科技工業布局。推進哈長沈大產業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面完成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鞏固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綜合整治成效,加強光伏等重點行業治理,以標準提升倒逼落后產能退出。
財政部
■ 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加快發行和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落實好助企幫扶各項財稅政策。
統籌運用政策工具,支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
指導督促地方做好隱性債務置換工作,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 擴大內需
不斷完善支持養老、育幼、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的政策體系。
完善免稅店政策,推動免稅商品零售業務健康有序發展。
強化財政與金融政策協同聯動,出臺實施重點領域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財政貼息政策。
支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 民生保障
加大穩就業政策實施力度,有力實施穩崗返還、稅費減免、就業補貼等政策,強化重點群體就業保障。
加大教育發展支持力度,推動教育資源擴優提質。
深入實施社保、醫療、優撫等有關補助政策,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抓緊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發放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
■ 財稅體制改革
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增強地方自主財力。
研究推進部分品目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下劃地方,優化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從就業、社會保障、人才、勞動關系和工資收入分配、便民服務等方面部署工作。
■ 就業
會同相關部門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等就業增長點。
推進以科技為支撐的青年創業、以鄉情為紐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
落實落細就業補貼、稅費優惠、擔保貸款等政策,推廣一鍵申領、直補快辦。
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失業人員不同特點,扎實推進專項行動,加大幫扶力度。扎實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工作。
■ 社會保障
穩步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等改革。協同相關部門推進落實個人養老金政策措施。做好養老金調整工作。及時足額發放社保待遇。
■ 人才加強
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修訂職稱評審管理規定。加大博士后青年人才培養吸引力度。持續加強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開展專業技術人才人工智能通識繼續教育。
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動“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落實落地,推進企業自主評價提質擴面。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修訂一批國家職業標準。
中國人民銀行
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合理增長。抓好各項貨幣政策措施的執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和監督。保持匯率彈性,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突出服務實體經濟重點方向。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較快增長,加大“兩重”“兩新”等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合理保障外貿企業融資需求。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持續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化債工作。有序推進重點地區和機構風險處置。
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快拓展貿易項下人民幣使用。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優化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管理政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推動形成穩定的、期限齊全的流動性供給渠道。
推進金融市場改革開放。推進債券市場“科技板”建設和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使用,擴大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加快推進票據法、公司債券管理條例等制定修訂工作。
深化國際金融合作。深入推進多雙邊國際貨幣金融合作。深度參與全球金融治理。
中國證監會
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態勢。進一步健全穩市機制,增強市場監測監管和風險應對的有效性、前瞻性,加強預期引導。
推動科創板改革舉措落地,推出深化創業板改革的一攬子舉措,持續推進債券、期貨產品和服務創新。
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嚴防利益輸送和“渾水摸魚”,加快推進財務造假綜合懲防意見落地。更大力度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突出打大、打惡、打重點,強化監管協同,提高科技監管能力,提升執法質效,堅決懲治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統籌化解處置房企債券違約風險和支持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動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和市場化轉型,嚴厲打擊私募違法違規和非法證券期貨活動。
穩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強資本市場重大問題研究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監管需要。
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