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資是醫藥創新的生命線,對于推動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2022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市場共發生1218起融資事件,總融資金額156億美元,盡管相比2021年均有所下降,卻有利于創新企業能進一步深入格局尚未固化的藍海市場。
4月2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健康產業國際論壇的產業報告發布會上,弗若斯特沙利文與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組委會共同發布的《展望2030:中國大健康行業發展展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上述數據,并指出,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意味著未來需求端對醫療健康服務會有更高數量與質量上的要求。醫保政策持續促進醫藥創新,利好真正創新品種。
利好政策不斷,合成生物產業處于快速發展期
《白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合成生物學的投融資事件16起、投融資金額23億元,較2020年分別增長10起、1.4億元。16起投融資事件中,前期各個融資輪次均有涉及,資本對國內合成生物學公司進展持續關注。
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楊曉騁分析指出,“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合成生物技術列為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之一,此后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合成生物的發展,“十四五”更是強調對生物合成的應用,合成生物產業也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合成生物學也是資本尤為關注的賽道之一,中國合成生物融資快速增長。從政策、投融資、技術發展等方面綜合來看,合成生物學正處于行業成長期,憑借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未來有望推動生產制造升級,帶來新一輪產業革命。
此外,合成生物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廣泛。中國合成生物企業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細胞療法等前沿技術,開發罕見病和實體瘤等相關產品,包括細胞免疫療法、基因編輯相關應用、制藥用酶等方向。例如,利用mRNA技術快速人工合成疫苗,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疾病,通過改造微生物或者合成人工噬菌體來治療疾病等。
罕見病藥物臨床研發成功率高于其他疾病藥物
罕見病產業的發展同樣值得探討和關注,政策的利好將持續推進藥企進行罕見病藥物研發。
《白皮書》顯示,罕見病藥物臨床研發成功率高于其他疾病藥物。例如,臨床Ⅰ期到Ⅱ期罕見病藥物的成功率為67.4%,而所有疾病藥物研發成功率為52%。從研發到上市全周期來看,罕見病藥物臨床I期到獲批的成功率17%,而所有疾病的研發成功率為7.9%,僅為罕見病藥物的一半。
“罕見病藥物較高的研發成功率將給予藥企研發信心,同時在罕見病藥物臨床試驗優惠政策的背景下,未來將有更多藥企開展罕見病藥物研發。”楊曉騁指出,罕見病藥物研發正蓬勃發展,CAR-T療法、雙抗、ADC三個方向合計占比約為14.9%。國內罕見病領域創新藥臨床試驗(IND)獲批數量從2017年的33個增長至2021年78個,上市申請(NDA)獲批數量從2017年4個增長至2021年17個。
楊曉騁分析認為,從IND數量的增長來看,未來罕見病新藥上市數量有望持續走高。與歐盟近0.3億罕見病患者、美國約0.28億罕見病患者相比,中國罕見病患者有約1.2億。而在中國發布《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121種罕見病中,僅有60%有藥可治,中國罕見病群體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市場前景廣闊。
醫療元宇宙賽道——腦機接口或最先實現商業化
在解讀《白皮書》的最后,楊曉聘還就醫療元宇宙產業展開分享。
“在創新驅動及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借助元宇宙加速城市數字化布局、實現數字經濟彎道超車,是政府推動元宇宙的一大支點。”楊曉騁表示,在政策支持下,醫療元宇宙有望促進應用場景多元化,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一方面,元宇宙底層技術將助力醫療健康新探索,孕育醫療多元化場景。以VR/AR/MR為代表的虛擬成像技術、腦機接口及5G技術打破數字虛擬世界與物理真實世界的界限,通過智能可穿戴交互設備,能夠基于具體場景及時、準確地給出相關信息及相應解決方案。因此,醫療元宇宙在醫學成像、手術輔助、遠程醫療、醫療機器人及藥物研發等方面具備優勢,有利于優化傳統醫療流程,提升醫療效果,減輕醫務人員工作負擔。
另一方面,由于腦機接口技術可以直接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的交互,跨越常規的大腦信息輸出通路,因此在醫療健康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主要包括在神經、精神系統疾病的體檢診斷、篩查監護、治療與康復等領域。展望未來,楊曉騁指出,腦機接口有望成為醫療元宇宙最先實現商業化的賽道之一。
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最具發展潛力企業評出
本次發布的《白皮書》中還收錄兩張榜單,弗若斯特沙利文針對A輪到C輪融資的新興生物科技企業,從融資情況、戰略合作能力、創新技術等維度進行綜合考量,最終評出“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最具發展潛力企業”Top15以及“中國合成生物行業最具發展潛力企業”Top15。
“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最具發展潛力企業”Top15
吉美瑞生
江蘇艾爾康
斯丹賽生物
博生吉
霍德生物
艾爾普
輝大基因
博雅輯因
啟涵生物
本導基因
艾凱生物
瑞風生物
鼎新基因
躍賽生物
愛薩爾生物
“中國合成生物行業最具發展潛力企業”Top15
恩和生物
合生基因
惠利生物
藍晶微生物
弈柯萊生物
瑞德林生物
百葵銳
凱地醫療
通用生物
歐凱納斯
欣貝萊生物
雅途生物
亨瑞生物
生合萬物
港藥溶瘤
(注:排名不分先后)
來源: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