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合資公司、合資品牌未來在行業中怎么生存下去,這個管理模式的探討是一直持續的,無論是去年傳出來我們兩個品牌(標致和雪鐵龍)會獨立運作,還是未來維持現狀,或者將來有更多的模式,其實還是要找到合資企業、合資品牌在中國生存的路。現在神龍公司可能(會)先行一步。”在2023上海車展上,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營銷黨委書記、東風雪鐵龍品牌總經理李旸對包括經濟觀察網在內的媒體表示,神龍汽車比其他合資品牌提前經歷了發展低潮,現在很多品牌也要經歷一遍。
神龍汽車正在從多個角度尋找發展突破口,如產品、營銷、服務方面,也包括企業架構和管理模式方面。李旸提出,雙方股東提出了大量的解決方案,但一直處于探討階段。“歸根到底就是希望神龍公司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能夠立得住,所以它們期待尋找一種好的模式。”
這個至今仍在“難產”中的模式,將關系著神龍汽車旗下兩個法系車品牌雪鐵龍和標致在中國的未來命運。
從2015年到2020年,神龍汽車在華年銷量從巔峰時期的71萬輛連續下降到5萬輛。“這樣一個起伏在當時那個節點上是行業內絕無僅有的。”在此過程中,神龍汽車推出了多個復興計劃,終于在2021年迎來銷量的止跌回升。
為了加速將神龍汽車的發展拉回正軌,中法雙方股東東風集團與Stellantis集團不斷尋求在公司治理層面的改革。2022年2月,行業內傳出消息稱,神龍汽車將進行內部架構調整。“東風內部稱為‘兩室一廳’模式,即神龍汽車作為生產基地保留,保持現有股比;旗下兩大品牌,其中東風標致由法方主導,東風雪鐵龍由中方主導。”但這一消息后來沒了下文。
此后,神龍公司架構如何調整成了行業一直關注的話題。但東風集團與Stellantis集團關于這一問題是似乎一直存在分歧。
“其實從前年到現在包括今天,我們也有高層的領導來中國,(雙方)在做深入意見交換。但中國的行業發展速度太快,我們昨天想的(計劃),今天要做的時候,發現可能(已經)不是那么回事了。如果雙方股東對中國市場的理解能夠保持一致,就會找到一條比較好的路。現在就是一直處于探討的狀態。”李旸表示。
神龍汽車的中法股東不僅在公司架構調整上還存在分歧,對于神龍汽車新能源戰略的發展路徑也有不同看法。
在回答媒體關于電動車技術路線選擇的問題時,李旸提出:“其實我們股東一直在討論進行布局新能源的一些業務,但是從節奏上來講,比我們自主品牌推出的節奏可能是要慢一些。”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活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Stellantis集團實際上需要及時投入新能源汽車產品。特別是在神龍汽車燃油車銷量已經出現連年下滑的情況下,轉型新能源是一個好的突破口。
不僅是神龍汽車,目前中國的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整體都要遠遠落后于自主品牌與豪華品牌,唯一轉型已經邁開步伐的只有德系的大眾集團。究其原因,合資公司的轉型或因股權結構而備受拖累,雙方意見不一致就往往會造成發展戰略落后一步。近三年疫情阻礙了外方股東對于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察覺,也是其中的影響因素之一。
據了解,雪鐵龍品牌在歐洲市場早已投放了多款新能源車型。“雪鐵龍全球電動化其實是比較早的,我們之前在歐洲已經推出過eC4電動車,包括我們的C5 X其實是有混動版本的,只是中國沒有投放。”雪鐵龍品牌全球執委會成員、東風雪鐵龍品牌副總經理曾迪灝在采訪中表示,“神龍汽車在未來有9款電動化的產品投入,我們雪鐵龍品牌包括標致品牌都會在兩個集團的支持下,來跟隨電動化的轉型。”
來源: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帥國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