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的葉先生在翻查銀行賬單時發現,一款文件掃描軟件,每周自動從他的銀行卡中扣除50元,已持續三年之久,累計金額達8000元,這期間他自己毫不知情。
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APP都推出了自動續費業務。不可否認,自動續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雙贏作用。對于消費者來說,開通自動續費功能可以享受相應的優惠價格,比每月或每季度單獨交費要優惠不少。而對于APP運營方來說,消費者選擇連續包月、包年、自動續費服務的話,相當于吸引了長期客戶,能夠給自己帶來穩定的客源和收入,也不需要費盡口舌向消費者推銷續費業務。
但在現實中,一些APP運營者精于算計,設置很多對消費者不利的條款和陷阱,將一次性訂閱變更為長期續費、自動扣費。甚至以極低的價格或者其他優惠誘導消費者開通自動續費功能,讓一些消費者“入坑”。
APP運營者的這些套路涉嫌濫用技術優勢侵犯消費者的正當權益。2021年施行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和今年2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更是明確強調,采取自動續訂、自動續費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征得用戶同意,不得默認勾選、強制捆綁開通。在自動續訂、自動續費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顯著方式提醒用戶,服務期間提供便捷的隨時退訂方式和自動續訂、自動續費取消途徑。
相關部門理當督促APP運營者嚴格執行前述自動續費規則,尤其應執行“雙通知”原則,即做到短信和消息推送的同時通知,以此讓消費者感受到尊重和公平,不再糊里糊涂地掉入自動續費的陷阱。——史洪舉
來源:人民法院報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