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為啥一車一車地往山下拉礦石?而且石頭還是從有植被的山上挖出來的?這到底是生態修復還是非法采礦?”近日,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金殿鎮的居民向指尖客戶端舉報,稱正在施工中的席坊溝澗河流域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席坊溝修復項目)中,疑似存在非法開采礦石的行為,而且那里正處于臨汾市的一級水源地龍子祠泉域重點保護區內。對于質疑,臨汾市堯都區自然資源局(下稱堯都自然資源局)回應稱不可能存在非法采礦,目前在水源地保護區內挖掘的石料已經合法拍賣,而且已挖掘的石料數量遠未達到已拍賣的數量。1月2日,指尖客戶端以《山西臨汾一級水源地內礦山修復工程被質疑非法采礦,當地自然資源局稱“不可能”》為題報道了臨汾市堯都區一處廢棄礦山修復工程中被懷疑存在非法采礦行為。
1月3日,指尖客戶端記者從臨汾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當天該局已派人到現場實地調查。
疑問一:好山挖廢了再花錢修復?
根據投訴人提供的2023年12月17日和12月23日兩天的航拍視頻顯示,12月17日,一處植被完好的山坡只是中間部分被挖了一個“豁口”,但是12月23日的航拍視頻則顯示,那處山坡的大部分植被已經被破壞,而且山體已經被挖掘一大片。對此,投訴人提出質疑:“本來好好的一座山,也不是之前被挖廢的礦,為什么要破壞植被大肆挖掘?目的是采礦石還是想把山挖廢了再花錢進行生態修復?”
疑問二:拍賣石料不夠數只能繼續挖山?
之前采訪中,薛股長曾表示已經公開拍賣了約70萬立方米的石料,拍賣總額超過了3000萬元,且目前挖掘的石料量遠遠不夠已拍賣的數量。指尖客戶端記者查詢到2023年7月15日臨汾市堯都區人民政府關于《堯都區席坊溝澗河流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土石料利用方案》的批復,其中寫明:原則同意治理過程中產生的土石料按照《方案》進行合理處置,除用于本次生態修復工程外,結余土石料報區財政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處置,處置所得資金上交區財政。
疑問四:交警對超載貨車視而不見?
指尖客戶端記者在臨汾市連續多日的采訪中,在修復工程現場接觸到的幾十輛重型貨車全都沒有在車尾懸掛車牌照,也沒有車號放大號,而且途經“超載超限檢測站”時,也全都不進站檢測,而是從旁邊直接通過。根據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對于故意不懸掛車牌照,并且貨車沒有放大號的違法行為處罰是非常嚴厲的,但采訪過程中,記者并未看到有交警部門出面對此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