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
“極大的恥辱”這五個字,振聾發聵、發人深省。“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是黨性的本質要求,應成為每一位黨員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創業的行動準則。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教授劉炳香。
1 強調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是對新時代共產黨人價值追求的再次宣示
記者: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知恥明辱作為校正自身的動力。如何理解“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的內涵與意義?
劉炳香: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知恥,也就是知道羞愧和榮辱,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重視廉恥觀,孔子提出“行己有恥”,孟子說人要有“羞惡之心”,歐陽修說“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若知恥,便能自覺約束自己,行有所止。這種約束來自道德主體自身的內在需要,其作用、效果較之于外在的強制性約束更持久。一個國家的治亂也總是與人們的知恥之心聯系在一起。管子認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龔自珍說:“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中華民族飽經磨難卻不屈不撓,榮辱觀是強大文化支撐。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
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體現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重視廉潔文化建設,堅持以廉為榮、以貪為恥。中央蘇區時期,面對艱苦的斗爭環境,中華蘇維埃政府大力提倡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反對官僚主義,反對貪污浪費,強調“貪污是蘇維埃政權下,絕不準許有的事,如若發生呢,即是蘇維埃政府的羞恥”。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引用《管子》中的觀點指出:“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一個個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懲治他們,那么天下一定大亂。”1950年5月6日,朱德在中央直屬系統黨、政、軍、群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聯席會議上發表了《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重要講話。在講話中,他列舉了當時特權思想的幾種表現,指出“所有這些,都是剝削階級的思想和行為,對于我們共產黨人來說,是一種恥辱”。1980年2月,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其中指出:“那種認為自己的權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思想,就是腐朽的封建特權思想,這種思想必須受到批判和糾正。共產黨員和干部應該把謀求特權和私利看成是極大的恥辱。”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這一要求時曾感慨:“說得多么深刻啊!建議大家把這份文件找出來重溫一下。”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提高道德修養,指出“道德高尚是領導干部做到清正廉潔的基礎”,作為領導干部,要擔當作為,“為官避事平生恥”;要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指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講修養、講道德、講誠信、講廉恥”。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涵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共產黨人價值追求的再次宣示,體現了我們黨與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堅定決心。人民群眾最痛恨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最痛恨各種特權現象,這些現象會割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在黨章中規定: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員“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黨員干部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要做到“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加強道德修養,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反對任何濫用職權、謀求私利的行為”。我們黨把黨章作為管黨治黨的總章程,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必然要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這種與黨的價值取向背道而馳的行為,看成“極大的恥辱”。共產黨人把廉榮貪恥刻印在心,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才能更加自覺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 黨員干部知恥明辱,就能產生內在的約束力量,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記者:在今年的中央紀委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您認為有怎樣的現實針對性?
劉炳香:強調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對于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要意義。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提出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重大時代命題,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提出推進自我革命“九個以”的實踐要求,其中之一是“以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為主攻方向”。大黨獨有難題的解決,歸根結底靠我們黨自己,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必須做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做到政治過硬,必須提升境界,更好解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黨員干部的境界突出表現為優良的作風、崇高的道德追求、堅定的理想信念,進而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敢擔當、善作為,創造經得起歷史、人民和實踐檢驗的政績,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砥礪前行。正確的榮辱觀是引導黨員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創業的重要精神動力,是其服務人民、追求高尚的先決條件。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為黨員干部提高能力、提升境界,推動解決大黨獨有難題提供了強大內生動力。
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是對長期執政條件下一些黨員干部背棄初心使命、喪失理想信念沉痛教訓的深刻總結。知恥才能心存敬畏,遵紀守法,不碰底線。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案審查的黨員干部情況看,絕大多數落馬干部都經歷了一個蛻變過程,有的甚至從政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好干部一路蛻變為階下囚。這個蛻變過程,往往是從喪失恥辱感開始,一步步背棄初心使命、喪失理想信念,最終變得“毫無紀法底線”“肆意妄為”“膽大包天”“寡廉鮮恥”。榮辱觀影響著干部工作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黨員干部知恥明辱,就能產生內在的約束力量,從而發自內心自覺遵守黨紀法規,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是更好應對依然嚴峻復雜的反腐敗斗爭形勢的客觀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新征程反腐敗斗爭,必須在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上持續發力、縱深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不想”是根本。守住拒腐防變防線,必須依靠黨性。黨齡增加了、職務升遷了,黨性不會隨之自然而然增強。黨員干部只有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嚴格約束自己,提高黨性修養,方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從思想上固本培元,使黨員干部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從內心深處抵擋住各種誘惑,永葆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
記者:知恥明辱的清醒、自覺和堅定不是與生俱來、自然產生的,必須在黨性錘煉中不斷強化,久久為功。回顧黨史,我們黨如何通過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使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精神境界?
劉炳香:我們黨之所以能在一次次革命性鍛造中不斷走向成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重視黨性黨風黨紀教育。1929年毛澤東主持起草、古田會議討論通過的古田會議決議,提出“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糾正過去之無計劃的聽其自然的狀態,是黨的重要任務之一”。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把加強民主集中制、嚴密黨的紀律擺在突出位置,明確提出了“四個服從”的要求。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強調,要贏得革命的最終勝利,就必須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強調建設好這樣的黨,是一項偉大工程,要贏得革命最終勝利,必須抓好這個偉大工程。1941年7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把黨性教育作為“單獨的問題”提出來。黨從1942年開始在全黨進行整風,通過反對主觀主義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整頓文風,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作風”,使全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奪取抗戰勝利和全國解放奠定了強大思想政治基礎。延安整風是新中國成立前黨內教育的典范。
黨充分預見到在全國執政面臨的新挑戰,早在解放戰爭取得全國勝利前夕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向全黨提出,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新中國成立后,黨著重提出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重大課題,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領導。黨開展整風整黨,加強黨內教育,整頓基層黨組織,提高黨員條件,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貪污浪費。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有計劃有步驟進行整黨,著力解決黨內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組織不純問題,組織開展“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教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等集中性學習教育,堅持理論學習與調查研究相結合、組織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以實踐效果檢驗教育成效。
3 廣泛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使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精神境界,自覺做到以廉為榮、以貪為恥
記者:新時代以來,我們黨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積累了怎樣的經驗?
劉炳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內集中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先后部署開展了多次黨內集中教育,即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推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一體化、常態化,使廣大黨員干部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我們黨在黨性黨風黨紀教育中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形成了一些規律性認識。
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黨的建設歷來同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黨內教育適應黨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不斷展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等新情況,把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納入全面從嚴治黨,在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堅持以嚴的基調正風肅紀反腐,使黨的作風全面好起來、黨的紀律全面嚴起來,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在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實踐中堅持以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為根本目的,堅持教育實踐兩手抓、兩促進,防止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游離于黨的中心任務之外,把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強大動力。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黨性、黨風、黨紀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黨性是根本,黨風是表現,黨紀是保障。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是治理理念、系統觀念、辯證思維在管黨治黨領域的體現。新時代十年,黨中央深刻把握黨性黨風黨紀內在聯系,先后組織開展多次黨內集中教育,推動全黨賡續紅色血脈、砥礪初心使命,持之以恒正風肅紀,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嚴格執紀問責,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持糾樹并舉、破立并進,促進黨員干部在正風肅紀中增強黨性,通過增強黨性提高正風肅紀的自覺性堅定性,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大大提升。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把黨內集中教育與經常性教育相結合,實現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常態化。黨內政治生活是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和黨員進行黨性鍛煉的主要平臺。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要求全黨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著力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著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我們黨通過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三會一課”、黨內談心談話、民主評議等各種形式的黨內組織生活,突出政治學習和教育,突出黨性鍛煉,推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由集中教育轉變為常態化工作。
在完善制度機制、確保常態長效上下功夫、動真格、出實招、見實效。增強黨性、端正黨風、嚴明黨紀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靠教育,也靠制度”。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要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機制要長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出臺并嚴格施行《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用黨內法規把黨員教育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經常。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我們黨深入開展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完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鞏固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成效,持續推進常態化長效化,確保全體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精神境界,自覺做到以廉為榮、以貪為恥。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