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麻,欧美一区亚洲,亚洲国产精品麻豆,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企業廉潔合規監測評估平臺

返回頂部

當前位置:首頁 > 為民特推

2023年反腐敗與紀檢監察相關學術論文年度盤點

發布時間 : 2024-01-29 瀏覽量 : 4357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我國高校、各科研機構產生了一大批高質量反腐敗與紀檢監察相關研究成果,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紀檢監察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基于此,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信息采集中心對2023年度發表的反腐敗與紀檢監察類理論成果進行梳理和排序,以期進一步促進紀檢監察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繁榮和發展,為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堅定不移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獻計獻策。

一、數據總覽

總體數據方面。本次理論成果的數據采集和整理,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核心依托,對“反腐敗”“監督”“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廉潔文化”“自我革命”等主題詞進行檢索并由人工進一步篩查,搜索CSSCI來源期刊文章(含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中央級報刊文章(分別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治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新華社《瞭望》以及《中國黨政干部論壇》)、權威文摘與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文章共573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336篇,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123篇,中央級報刊文章76篇,《新華文摘》轉載相關主題文章21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相關主題文章5篇,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相關主題文章39篇。




相較于2022年,2023年反腐敗與紀檢監察相關學術論文在發文量與轉載量上均有所上升,其中CSSCI來源期刊相較去年增加46篇,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相較去年增加32篇,《新華文摘》轉載量相較去年增加13篇,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量相較去年增加5篇。

2023年發表的573篇文章研究范圍涉及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等領域。本中心依照《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簡介及其學位基本要求(試行版)》中對紀檢監察學一級學科的下設學科分類,將2023年發表的573篇文章依主要研究主題分別歸類為紀檢監察方向、黨的紀律檢查方向、監察法學方向、反腐倡廉方向。其中涉及紀檢監察研究的文章68篇,占比11.8%;黨的紀律檢查301篇,占比52.5%;監察法學72篇,占比12.5%;反腐倡廉132篇,占比23%。

關鍵詞頻次方面。在2023年的573篇文章中,關鍵詞“自我革命”出現頻次最多,為200次。此外出現頻次較高(10次及以上)的關鍵詞還有:“監察”出現102次,“中國共產黨”出現102次,“腐敗”出現80次,“監督”出現61次,“從嚴治黨”出現53次,“歷史周期率”出現34次,“反腐敗”出現33次,“廉政”出現26次,“紀檢監察”出現23次,“廉潔”出現20次,“監察法”出現17次,“銜接”出現14次,“腐敗治理”出現14次,“職務犯罪”出現10次,“證據”出現10次。



發文期刊方面。2023年發表的573篇文章分布于205種期刊中,其中高校綜合性學報類刊物57個,綜合性刊物共46個,法學類刊物29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刊物20個,政治學類刊物17個,經濟與管理類刊物14個,中央級報刊6個,歷史類刊物3個,其它刊物13個。可見,2023年反腐敗與紀檢監察相關學術論文有超一半(占比50.2%)分布在高校綜合性學報類刊物、綜合性刊物。法學類刊物僅占14.1%,法學類c刊僅占10%。

本中心統計節選2023年發表了5篇及以上文章的期刊與報紙,573篇文章主要分布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民論壇》、《中國黨政干部論壇》、《黨建》、《光明日報》、《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廣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理論視野》、《世界社會主義研究》、《理論探索》、《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紅旗文稿》、《河南社會科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中州學刊》、《廣西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術界》、《理論探討》、《山東社會科學》、《思想教育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理論與改革》、《法治日報》、《政治學研究》、《科學社會主義》、《河北法學》、《湖南社會科學》等期刊中。具體刊載情況如下:



二、CSSCI來源期刊(含擴展版)情況盤點

高發文作者。2023年,發表在CSSCI期刊(含擴展版)2篇及以上的獨著作者和第一作者共52名,發表5篇及以上的作者有:段妍、王立峰;發表4篇的作者有:陳朋、秦前紅、杜治洲、石澤華;發表3篇的作者有陳松友、代玉啟、劉紅凜、趙付科、皇甫鑫、闞和慶、任建明;發表2篇的作者有:吳建雄、蔡志強、陳家剛、鄧聯榮、杜曉燕、樊士博、馮繼康、韓振峰、何旗、蔣來用、蔣新苗、荊學民、李明霞、李正華、劉建武、劉建義、劉練軍、劉怡達、呂永祥、齊敏、齊衛平、錢小平、唐皇鳳、王傳利、王春璽、王里、王崎、魏昌東、伊士國、于安龍、喻少如、岳奎、張蘭、張士海、張書林、趙謙、鄭士鵬、周良書、周葉中、周長軍、祝捷。


高發文單位。本次盤點截取發表CSSCI來源期刊文章(含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6篇及以上的第一單位。發文較高的單位分別是:武漢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東北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紀檢監察學院、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具體發文情況如下:



三、中央級報刊情況盤點

本次中央級報刊盤點主要集中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治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新華社《瞭望》周刊、中共中央黨校《中國黨政干部論壇》這六種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報紙、期刊。此次共收集相關文章76篇,其中《人民日報》4篇,《光明日報》16篇,《法治日報》5篇,《中國社會科學報》27篇,《瞭望》3篇,《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1篇。

高發文作者。2023年,共有2名作者在中央級報刊上發表2篇文章,他們分別是:吳建雄(湘潭大學)、莊德水(北京大學)。具體發文情況如下:



高發文單位。本次盤點截取發表中央級報刊2篇及以上的第一單位。發文較高的單位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福建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武漢大學、湘潭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暨南大學、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具體發文情況如下:



四、轉載情況盤點

高轉載作者。在被權威文摘與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65篇文章中,7位作者(第一作者)的多篇文章被轉載,2位作者(第一作者)文章被轉載兩次。他們分別是:

吳建雄:《中國共產黨反腐的理論貢獻》,原載《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0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共產黨》2023年第01期轉載;《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原載《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0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共產黨》2023年第12期轉載。

杜治洲:《廉潔文化的基本內涵、形成機理與建設策略》,原載《理論探索》2023年第04期,新華文摘2023年第23期轉載;《協同推進廉政制度與廉潔文化建設》,原載《國家治理》2023年第11期,新華文摘2023年第21期轉載。

秦前紅:《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監察法治監督理論》,原載《比較法研究》2022年第0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第03期轉載;《監察合規:企業合規的反腐敗之維》,原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3年第0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23年06期轉載。

田國華:《紀檢監察與審計信息共享機制研究》,原載《財會通訊》2023年第0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審計文摘》2023年05期轉載;《紀檢監察與審計信息資源共享平臺設計研究》,原載《商業會計》2022年第17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審計文摘》2023年01期轉載。

蔣來用:《高質量一體推進“三不腐”的目標與策略研究》,原載《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2年第0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共產黨》2023年04期轉載;《行賄人“黑名單”制度的功能定位與實現》,原載《河南社會科學》2022年第08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第04期轉載。

宋夏云:《審計機關與紀委協同治理政府官員腐敗的主要成效與改進對策研究》,原載《財務管理研究》2023年第0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審計文摘》2023年第05期轉載;《基于腐敗治理的審計機制研究》,原載《商業會計》2023年第18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審計文摘》2023年第11期轉載。

鄧聯榮:《運用法治思維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原載《法學論壇》2023年第0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共產黨》2023年12期轉載,新華文摘2023年第21期轉載。

邱鴻雨:《什么樣的官員容易腐敗:腐敗成因的組態證據》,原載《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23年第02期,新華文摘2023年第10期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高轉載單位。經統計,轉載文章為2篇及以上的單位共有10個,其中湘潭大學、湖南工商大學與浙江財經大學轉載量并列首位,均為3篇。其它轉載量為2篇的單位分別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湘潭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燕山大學。具體情況如下:


五、代表文章及其觀點輯要

本中心對2023年的573篇文章進行梳理后,從自我革命、反腐敗斗爭、紀檢監察、廉潔文化與廉政建設四大研究方向精選出部分代表文章及其觀點與讀者觀點分享。

自我革命相關研究文章

自我革命的歷史邏輯方面。有文章運用整體思維,全面論述自我革命各時期的特點與成就,如:《論中國共產黨以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制度成就》從歷史縱向、中西縱向以及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本身三方面,提出黨以自我革命取得了打破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更替規律、突破西方國家形式主義監督困境以及打造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長期執政樣板的三大制度成就。也有文章從某一具體歷史階段或重要歷史時刻出發,以小見大論述自我革命歷史構建及其對當代的啟示,如:《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機制的初步建構及當代啟示》(作者:周德祥)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所建構的黨的自我革命機制出發,提出新時代我黨構建自我革命長效機制,首先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其次要敢于刀刃向內,再次要嚴于正風肅紀,最后要完善制度規范體系,不斷推進自我革命走向深處;《古田會議對黨的自我革命精神的系統塑造和深遠影響》(作者:王建南)提出古田會議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塑造了黨的自我革命精神,奠定了黨的自我革命的紅色基因,解決了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根本問題,提供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銳利武器,擦亮了偉大建黨精神的鮮亮底色,深刻影響著黨和人民軍隊建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六個如何始終”這一前所未有的大黨獨有難題,古田會議對黨的自我革命精神的系統塑造,對新時代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自我革命的理論邏輯方面。有文章對自我革命的概念演變、內涵與特征等基礎理論進行探討,如:《黨的自我革命的多維學理探析》(作者:劉倉)對自我革命的概念變化、多維內涵、生成邏輯與時代要求作出全面論述,提出堅決懲治腐敗是黨的自我革命的重大政治任務,反對腐敗是黨的自我革命的標志性內容。也有文章從憲法學研究角度出發,探討自我革命的法律基礎,如:《論中國共產黨堅持自我革命的憲法基礎》(作者:秦前紅、劉怡達)提出現行《憲法》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產物,同時為黨在未來的自我革命預留了制度空間,其對“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規定為黨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勇氣,其序言中的“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構成黨的自我革命的方法路徑,其關于監察委員會的規定則是黨的自我革命的制度載體。

自我革命的實踐邏輯方面。有文章從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建設角度出發,探討自我革命的具體路徑,如:《論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作者:李斌雄、諶啟航)提出“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的概念、內涵與特征,并強調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的結構內嵌于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分解為黨的自我凈化制度、自我完善制度、自我革新制度和自我提高制度等,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應當從制度體系的制定、執行、遵守和監督保障等環節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的內在邏輯、動力系統與實踐路向》(作者:洪向華)指出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要在堅持問題導向標準、效果檢驗標準、人民判斷標準的同時,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與權力監督制約機制、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發揮政治巡視作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

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方面。有文章以全面深化改革為視角,探討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戰略宏圖。如:《全面深化改革中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四重邏輯》(作者:吳建雄)指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蘊含著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內在邏輯。全面深化改革為黨的自我革命為注入強大力量,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從政治邏輯看,黨的領導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在深化改革中全面加強;從理論邏輯看,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全面從嚴治黨作為自我革命的偉大實踐,兩者互為前提,相互支撐、互促共贏;從價值邏輯看,深化改革和從嚴治黨統一于黨的初心使命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實踐邏輯看,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深化改革以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的強大動力推進強國建設和偉大復興。

反腐敗斗爭相關研究文章

2023年學界對反腐敗斗爭相關研究主題較為深入,從不同角度對反腐敗斗爭的系統性、全面性、持久性等均作出了重要論述。

聚焦于當代反腐敗斗爭形勢,闡述反腐敗斗爭的全面性、重要性和持久性,如:《反腐敗永遠吹沖鋒號的四重邏輯》(作者:吳建雄)從反腐敗斗爭的政治邏輯、歷史邏輯價值邏輯實踐邏輯這四重邏輯出發,論述反腐敗必須永吹沖鋒號的堅定立場、必然要求、動力之源與實踐路徑;《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反腐敗實踐的創新特點》(作者:雷蕾)提出了新時代反腐敗重點領域與階段性特征,強調反腐敗應當在實踐中進一步創新,主要應當強化問題意識目標導向,精準確立反腐敗重點,準確把握階段性特征,探索創新反腐敗方法,堅持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完善反腐敗領導體制。

從反腐敗國內外兩大戰場出發,闡述跨境反腐的認識論與實踐論,如:《統籌反腐敗斗爭國際國內兩個戰場》(作者:吳建雄)提出國內反腐戰場與國際反腐戰場是一個統一整體,現階段“統籌兩個戰場”具有現實必要性和緊迫性,現階段涉外反腐敗治理雖取得顯著成效,但依然任重道遠,對此應當構建反腐敗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創制懲治跨境腐敗的專門法律、建立健全跨境企業廉潔合規制度、推進追逃追贓防逃機制建設、健全反腐敗國際執法合作和司法協助制度。

從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角度闡述反腐敗斗爭的制度化與系統化,如:《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作者:吳建雄)指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既是黨自我革命的重要機制,又是黨引領社會革命的政治保障。新時代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必須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用“六個堅持”進行科學概括,對構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理論邏輯進行闡釋和考量。

對“行賄受賄一起查”進行系統論述,強調反腐敗斗爭的全面性,如:《“受賄行賄一起查”的規范化法治化路徑》(作者:孫國祥)提出“受賄行賄一起查”的落實,不僅需要進一步轉變“重受賄,輕行賄”的思維定式,更需要通過規范化法治化的路徑實現“一起查”的穩定預期。“一起查”不等于實行受賄行賄同罪同罰的并重懲治模式,而是要通過健全機制、嚴格司法、完善立法的方式來織密行賄罪的刑事法網。在監察調查階段建構對受賄和行賄案件同步受理、同步調查、同步處置的辦案機制,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嚴格刑法相關免責條款的適用,從立法的角度,需要重新審視、評估行賄罪的行為特征、行為類型和處罰力度,適時完善行賄罪的立法。

聚焦反腐敗具體領域,細化反腐敗斗爭實踐路徑,如:《當前資本領域反腐敗的推進策略》(作者:武長海)提出由于資本領域腐敗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性較大,可能嚴重沖擊一國的金融安全與穩定,其已成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關鍵一環,資本領域腐敗涉及權力尋租、收受賄賂、內幕交易等多方面問題,應當加強資本領域反腐敗,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堅決打擊以權力為依托的資本逐利行為。

紀檢監察相關研究文章

2023年紀檢監察相關研究文章眾多,監察法學相關研究文章其研究主題較為具象和細化,因《監察法》自2018年通過已實施五年之久,學界研究主題從抽象到具象的發展演變也是必然趨勢。2023年相關研究主題包括但不限于對監察對象、監察調查、監察管轄、監察留置、監察證據、監檢關系、監察官、學科建設等研究。紀律檢查相關研究文章相比監察法學研究文章數量較少。有文章立足當代,闡述紀律檢查改革的重要價值及其發展規律。也有文章回望過去,總結紀律檢查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在監察對象研究方面,《法秩序統一性視野下監察對象的體系解釋》(作者:錢小平)從體系解釋角度出發,認為在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管理人員的認定上應排除從事集體內部事務管理的人員,在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認定上應排除行使職業權力的主體,在受托從事公務人員的認定上應排除勞務委托的情形,并對“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能力”的組織進行實質性判斷,在其他依法履行公職人員的認定上,貪污罪擬制主體僅在涉及侵占國有資產的情形下,才能成為監察對象。

在監察調查研究方面,《法治現代化視域下監察調查程序的制度優化》提倡職務違法與職務犯罪程序相分離,以內部調查主體的分設為前提,以具體內部程序的分流為內容,以調查手段的分類為保障,在法治現代化的道路上實現反腐效能與程序法治的有機統一。

在監察管轄研究方面,《論職務犯罪監察管轄權的配置》(作者:魏昌東)提出“監察全覆蓋”是對確立監察對象范圍的要求,而非對職能管轄罪名范圍選擇的要求,監察職能管轄的確定,應當以監察權屬性為本位、以監察能力為根據,確立有效管轄、直接管轄與間接管轄相結合的原則,因此有必要將責任事故犯罪、侵權犯罪、職業犯罪,以及部分經濟犯罪排除出職能管轄罪名的范圍,確保監察權聚焦于腐敗治理的“主責主業”。

在監察留置研究方面,《監察調查留置措施“逆向介入”的規范適用》(作者:陳偉)提出留置措施“逆向介入”司法現象,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但由于嚴重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調查的現實需要而對被調查人重新采取留置措施的情形,文章對刑事司法程序不同階段的“逆向介入”進行梳理,以期化解相關程序阻滯。

在監察證據研究方面,《《監察證據標準的理論闡釋與優化路徑》提出制定科學體系化監察證據標準,需要重點解決抽象標準與具體標準、統一標準與差異標準、強制標準與指引標準之間的關系問題,基于此才能進一步展開對某一具體證據標準的構設。

在監檢關系研究方面,《國家權力監督原理下監察監督與刑事檢察監督的關系研究》(作者:樊崇義)指出刑事法律監督和監察監督存在差異性、趨同性和互補性,對于在實務中可能出現的“以偏概全”“混淆概念”以及“重配合、輕制約”失衡現象,應當將兩大監督置于國家權力體系之中予以審視,以國家權力監督原理為指導來進一步理順刑事檢察監督與監察監督之間的關系。

在監察官相關研究方面,《監察官懲戒制度的理論邏輯及優化路徑》(作者:石澤華)指出在單軌懲戒體制下,監察官懲治面臨外部監督力量不足和監察官職業特性體現不足等困境,未來應通過制度完善促進其功能實現,可考慮適時成立監察官懲戒委員會,明確察官懲戒事由,規范啟動條件和銜接機制,保障監察官的救濟權等方式優化監察官懲戒制度。

在紀檢監察學科建設研究方面,《紀檢監察學一級學科建設的歷史脈絡、理論建構和發展前瞻》(作者:蔡志強)梳理了我國紀檢監察學建設的歷史脈絡及其政治邏輯,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監督思想的中國化時代化、紀檢監察工作的發展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創新性實踐,推動了紀檢監察學的創立與發展,當前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堅持政治引領,加強頂層設計,構建知識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更好建構紀檢監察學科體系。

在紀律檢查相關研究方面。有文章立足當代,闡述紀律檢查改革的重要價值及其發展規律,如:《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作者:趙大朋)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在新時代歷史條件下的重要作用,基于此黨中央從領導體制、運行機制和基本規則等多個方面對紀律檢查體制進行了深層次、系統性的改革,加深了對新時代紀律檢查體制改革與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這為進一步推動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保障。有文章回望過去,總結紀律檢查建設的經驗與啟示,如:《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的法規保障:歷史進程、內容體系與基本經驗》(作者:楊德山、李少杰)提出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百余年來為黨的紀律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新時代黨內法規也從原則、體制、實體、程序和監督五個方面為開展黨的紀律建設構筑了制度基礎,未來應繼續以黨內法規保障黨的紀律建設,始終保證依托組織架構、堅持穩中求進、強化問題導向。

廉潔文化與廉政建設相關研究文章

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發揮廉潔教育基礎作用,從源頭上有效預防腐敗,是持續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的基礎性工程,是推動廉政建設、解決黨風廉政問題的治本之道。2023年,雖然廉潔文化與廉潔建設相關研究文章數量相比自我革命、反腐敗斗爭與紀檢監察等主題文章較少,但仍不乏精彩之作。有文章提出當代廉潔文化與廉政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措施,有文章對中華傳統廉潔文化與優秀廉政政策作出深刻解讀,有文章對如何加強廉潔教育作出系統闡述,還有文章涉足新興領域探討廉政建設新方式。

系統闡述新時代廉政思想的政治邏輯及其實踐要求,為廉政建設提供理論保障,如:《新時代黨的廉政思想的政治蘊含和實踐要求》(作者:湯希)提出黨的廉政觀的核心是廉潔用權,為民執政,堅持和維護黨的領導是廉政建設的政治前提,厚植黨的執政根基是廉政建設的根本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廉政建設的價值追求,解決大黨獨有難題是廉政建設的內在邏輯,黨中央堅持正風肅紀反腐,加強廉潔文化建設涵養廉潔政治生態,構建集中統一領導的中國特色廉政體系,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廉政建設。

以問題為導向,為廉潔文化建設提出優化路徑,如:《廉潔文化的基本內涵、形成機理與建設策略》(作者:杜治洲)提出實踐中廉潔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思維,忽視行為層和心理層,忽略了廉潔文化建設反腐需求的原動力作用,因此應當從公眾的反腐需求出發,實施全生命周期廉潔教育,促進廉潔行為和廉潔心理的形成,以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廉潔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并合理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以加強廉政制度建設。

汲取中華優秀傳統廉潔文化與廉政政策,探討其在當代創新與運用,如:《論中華傳統廉潔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者:唐賢秋、解桂海)提出中華傳統廉潔文化凝結了對“何為廉”“何以要廉”“何以倡廉”的系統思考,傳承與創新我國傳統廉潔文化應當堅持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科學性與價值性相統一、大眾性與先進性相統一,運用批判繼承、借鑒改造和守正創新方法,促進傳統廉潔文化形式、內容和功能的轉化發展;《論激勵型廉政政策的范疇與影響——以“耗羨養廉”為例》(作者:張澤)指出雍正朝的“耗羨養廉”這種激勵型廉政政策,通過裁汰陋規、禁止捐俸、限制耗羨用途等手段降低了治理成本,增加了社會總福利,“耗羨養廉”所展現的熟悉下情、不圖虛功、因地制宜以及靈活施策等優勢,為當今一體推進“三不腐”提供了可創造性轉化的歷史經驗。

聚焦源頭治理,發揮廉潔教育基礎作用,如:《新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實踐理路》對高校進行廉潔文化建設的作用機理進行全面闡述,提出現階段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存在思想認識模糊、形式開展單一、內容設計空泛、運行機制分離等困境,需要通過增強思想引領、充實內容體系、創新載體平臺、多元立體構建等措施積極探索新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新路。

涉足智能算法領域,討論廉政新方式及其可能存在的問題,如:《廉政效能系統優化中的算法失靈及消解策略》(張蘭、李紅權)提出智能算法在廉政效能系統優化中的應用存在技術權力的專制化、運行規則的功利化和個體隱私的透明化等算法失靈風險,需要我們通過規制算法權力運行、強化算法德性倫理、防范隱私空間坍塌等措施,有效地優化系統權力結構,化約算法倫理缺陷,消解個體隱私風險,從而借助智能算法的技術優勢提升廉政效能。

來源:三不一體研究

數據采集:鄺山子、門甜、黃瓊、馬瑞鳳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遂溪县| 黎川县| 贡嘎县| 左权县| 内黄县| 堆龙德庆县| 星座| 沙雅县| 曲阳县| 南郑县| 得荣县| 巴东县| 连平县| 巴彦县| 彩票| 和平县| 凤城市| 南漳县| 三原县| 金坛市| 黑龙江省| 周至县| 青海省| 大宁县| 富顺县| 安乡县| 宝鸡市| 西充县| 施秉县| 林州市| 兰坪| 旬阳县| 盱眙县| 德江县| 宁海县| 满洲里市| 车险| 靖江市| 南陵县|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