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5月9日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黃金銷售不規范現象頻發。
隨著黃金銷售價格的持續走高,消費者購買黃金和黃金飾品的熱情也逐漸高漲,一些商家的不規范經營行為引發了大量消費者投訴。一季度黃金消費領域投訴問題主要有:一是網購商家銷售黃金克重和材質等與宣傳不符,甚至偽造品牌和認證證書售賣假黃金。二是黃金銷售店鋪關門跑路,消費者購買“托管”黃金到期無法兌現。三是“一口價”黃金飾品糾紛多。商家故意不告知黃金飾品具體克重和換購限制條件,消費者購買時“一口價”,更換時按克計算。
案例1.2024年3月14日,消費者楊先生通過消協平臺投訴某電商平臺。楊先生于2024年2月3日在該電商平臺查看購買黃金戒指,一家店鋪自稱為某品牌黃金賣場,宣稱在全國線下都有售后,并有證書和發票。消費者于是花費988元在該店鋪購買了一個重量為2克的黃金戒指。楊先生收到貨后里面的確有證書和發票,戒指也刻有足金999。前不久未婚妻發現戒指掉色發白,楊先生就去問商家客服,客服一直不予解釋,只承諾是足金999。消費者就拿著戒指去線下品牌店檢測,線下賣場商家表明產品不是他們的,證書和發票都是偽造的,且克重只有1.48克。消費者要求平臺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罰店家并退一罰三,平臺客服稱只能退貨退款。
案例2.2024年3月17日,消費者褚女士通過消協平臺投訴某知名黃金品牌。其父母于2023年6月17日在安徽蕪湖鏡湖區中山路銀座大廈該品牌黃金店鋪購買黃金,消費過程中被該店銷售員引導購買一口價黃金,且未告知具體重量,最后誘導兩位老人花費14700元購買了實際重量只有16.6克的黃金空心手鐲,并將原本21.57克的黃金項鏈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又額外添加2500元,最后換成了9.7克的新黃金項鏈。2024年3月10日下午,褚女士和其父母前去該店與商家經理溝通,店內經理告知,由于購買時間較長,所以不予退款。消費者投訴要求退貨退款。
消協意見
黃金消費一般屬于大額支出,消費者在購買黃金和黃金飾品時應盡量選擇信譽良好、售后完善的品牌或經營者,不要貪圖便宜購買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黃金飾品。克重是消費者購買黃金飾品最為關注的點之一,經營者在銷售“一口價”黃金飾品時應當以顯著標識標明,避免與其他黃金飾品混淆銷售,并主動告知消費者“一口價”黃金的具體克重和售后限制條件等,減少消費者因不知情購買而引發糾紛。
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