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會同普陀公安分局,破獲一起通過非法APP實施放貸的非法經營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依法取締了40余個非法APP,查實該犯罪團伙共非法獲利9800余萬元。
經查,自2023年起,犯罪嫌疑人譚某等人,在境外開發、運營40余款非法網貸APP軟件,并招聘10余名專門人員分別負責群發短信引流、APP后臺系統維護以及實際運營等。經核算,犯罪團伙以收取砍頭息的方式,變相收取貸款年利率高達1500%至2300%。
以借款人上海市民鄭先生為例,2023年5月市民鄭先生收到了一條包含“即申即放”“無需擔保”“不查征信”等詞語的廣告短信,由于急需資金周轉,便點擊鏈接下載了網貸APP。
在登錄、注冊的過程中,鄭先生上傳了個人的身份證及銀行卡信息,并允許APP讀取了個人通訊錄信息。
在鄭先生完成上述操作后,便自動形成了一筆為期一周的1萬元借款,但APP直接扣除3000元借款利息后,將7000元打入鄭先生銀行卡內。
一周借款期滿后,鄭先生因無力償還,就在APP客服的引導下,向另一款APP借款1.35萬元,填補償還前一筆貸款的本息。
在短短兩個月內,鄭先生就如此“接力式”循環發起了12筆借款,總金額約14萬元,實際到賬僅為10萬元。
今年7月,在公安部統一部署下,在粵、浙、渝、鄂、桂等地警方的協作下,上海警方開展集中收網行動,對APP開發、引流、催收等環節進行全鏈條打擊,將譚某等1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目前,譚某等14名犯罪嫌疑人均因非法經營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普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情報技術室民警 張倍銘:
從已破案件來看,非法放貸的犯罪手法不斷更新:一是利用互聯網平臺的隱蔽性和快捷性,將線下口口相傳的推介方式逐漸向網絡論壇、社交群組、APP平臺、自媒體傳播等互聯網線上平臺轉移,不斷拓展招攬客源的渠道。二是不法分子非法開發搭建所謂“融資租賃”APP,以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融資租賃和“充值卡”“權益卡”等為幌子,變相發放高利貸款。三是假借擔保費、服務費、手續費等名義變相收取“砍頭息”,此外,還有的不法分子借“聚合支付”通道進行資金走賬,隱蔽性更強。
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一支隊民警程旗:
非法放貸行為,破壞國家金融管理秩序,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擾亂信貸市場正常運行,還可能引發和滋生詐騙、暴力催收、侵犯公民信息等其他違法犯罪。對此,上海警方將持續主動出擊、重拳打擊。今年以來,上海警方會同金融監管部門不斷強化風險監測預警,持續細化各項工作措施,嚴厲打擊、嚴密防范非法放貸等各類金融違法犯罪活動。
來源:警民直通車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