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證監局對ST百利(603959)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最終處罰決定。調查顯示,ST百利在2022年至2023年間被實控人王海榮非經營性占用資金1.92億元,且連續三年定期報告存在重大遺漏。公司及多名高管合計被罰1130萬元,其中時任副總裁兼財務總監王偉因未勤勉盡責被警告并罰款80萬元。這一案件揭開了上市公司治理漏洞與信披合規風險交織的冰山一角。
1.92億資金占用的隱秘路徑 年報連續三年重大遺漏
ST百利的資金占用鏈條始于2022年6月。其與7家供應商簽訂總包項目設備采購合同,累計支付預付款1.92億元。然而,供應商收到款項后未按協議供貨,而是根據實控人王海榮的指令,將資金以借款形式轉移至北京易路博通石油技術有限公司等指定賬戶。銀行流水顯示,這些資金最終被用于償還王海榮個人債務或轉借第三方,資金占用共計1.9191億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實際控制人王海榮非經營性占用資金本息已全部償還完畢。
值得一提的是,資金占用規模呈現逐年攀升態勢:2022年累計發生額7260萬元,占當年凈資產11.01%;2023年上半年占比25.62%,2023年度占比35.54%。直至2024年底,王海榮才全額歸還本息合計2.02億元。根據《證券法》第七十八條,此類非經營性資金往來屬于強制披露事項,但ST百利未在占用發生期間發布任何公告。
監管部門認定,ST百利的上述行為違反《證券法》相關規定,構成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違法事實及情節,湖南監管局作出以下處罰:對ST百利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400萬元罰款;對王海榮(時任董事長、總裁、實際控制人)給予警告,并處以600萬元罰款,同時采取3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時任副總裁王偉、虞蘭劍分別給予警告,并處以80萬元、50萬元罰款。公司整體罰款金額達1130萬元,創下湖南轄區近三年信披違規案處罰紀錄。
曾連續22個跌停 何時“摘帽”?
案件引發的連鎖反應仍在發酵。因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根據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ST百利股票于2024年4月30日停牌一天,于5月6日開市起復牌并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變為“ST股”。
成為ST股后,ST百利股價遭遇了連續22個跌停,自此進入1元股之列。截至2025年6月11日,其股價報收5.36元/股,市值在26.28億元。
6月10日,ST百利發布《關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有關事項的函》,稱截止目前,作為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不存在影響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異常波動的重大事項:不存在其他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資產重組、發行股份、上市公司收購、債務重組、業務重組、資產剝離和資產注入等重大事項:不存在公司本次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不存在其他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有關規定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此外,ST百利的經營業績也十分堪憂。2024年,ST百利的營業收入為12.17億元,同比下降41.19%;歸母凈利潤為-4.01億元,同比下降240.31%;2024年,其毛利率為8.45%,同比下降3.31個百分點;凈利率為-34.40%,較上年同期下降28.76個百分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更是-1.6億元。在400萬元的罰單之下,ST百利的經營顯得更加吃力。
值得關注的是,ST百利曾在新能源賽道布局鋰電設備、氫能源等熱點業務,并服務于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盡管在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有所布局,但其整體業務表現不佳,尤其是新簽合同額僅為21.16億元,遠低于預期。
2024年,ST百利共有15個工程總承包在建項目,部分項目進展緩慢。例如,貴州磷化開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萬噸/年磷酸鐵鋰項目EPC總承包項目,盡管建筑工程完成度較高,但產線安裝工程僅完成60%,整體進度滯后。
四川海創尚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動力儲能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盡管建筑工程已完工并完成驗收,但安裝工程仍在進行中,預計年末才能竣工交付。這些項目的延遲交付不僅影響了公司收入確認,也增加了項目成本,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財務壓力。
但資金占用事件暴露的治理缺陷,使得市場對其技術優勢轉化為持續盈利能力的邏輯產生質疑。監管罰單落地后,其能否通過整改重塑信披公信力,將成為摘除“ST”帽子的關鍵考驗。
來源: 金融界
作者:金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