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晏國文 曹學平 北京報道
4月10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微信公眾號披露,近日,對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旭東海普”)與天津天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天藥醫藥”)達成并實施“固定或者變更商品的價格”“分割銷售市場”的壟斷協議行為作出行政處罰。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兩家公司罰款合計5705.59萬元。
同日,天津上市公司津藥藥業(600488.SH)也披露,控股孫公司天津天藥醫藥收到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天津天藥醫藥因在銷售氟尿嘧啶注射液時違反《反壟斷法》相關規定,被處以2020年中國境內銷售額3%的罰款,計2988.43萬元。
氟尿嘧啶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療消化道腫瘤,屬于國家基藥目錄和國家醫保目錄產品。目前,全國共有19個氟尿嘧啶注射液批文。津藥藥業年報披露,氟尿嘧啶注射液是該公司主要產品之一。
全國有19個批文
3月25日,津藥藥業披露了關于收到相關《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的公告。4月10日,津藥藥業披露相關《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公告。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天津天藥醫藥在銷售氟尿嘧啶注射液時達成并實施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協議的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達成并實施分割銷售市場協議的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責令天津天藥醫藥停止違法行為,并處該公司2020年中國境內銷售額3%的罰款,計2988.43萬元。
津藥藥業方面表示,上述罰款金額占公司合并報表范圍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0.81%和26.43%。上述罰款金額已相應減少公司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52.83萬元,預計不會對公司未來業績產生影響。
津藥藥業方面表示,事件發生后,公司及所屬公司高度重視,已責令相關部門按要求立即組織整改,主動調整氟尿嘧啶注射液價格。天津天藥醫藥主動參加各省開展的氟尿嘧啶注射液帶量采購項目,目前,中標地區已根據當地實際中標價格政策執行。天津天藥醫藥將加強合規體系建設,建立合規工作小組,制定合規管理方案及制度,識別并規范合規風險和行為。公司及所屬公司將通過法律法規學習,增強法律意識,防范法律風險,確保守法合規經營。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上海旭東海普股東分別為臺灣東洋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醫藥工業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5%和45%,后者是上海市國資委所屬企業。據上海旭東海普官網信息,2018年9月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臺灣東洋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占上海旭東海普55%股份。
津藥藥業大股東為天津藥業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津藥藥業間接控股股東天津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混改后,津滬深醫藥成為該公司間接控股股東,因津滬深醫藥無實際控制人,因此其實際控制人由天津市國資委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津滬深醫藥股東中持股份額最高的是上海琉璃光醫藥發展有限公司,其為上海市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控股孫公司。
2022年,津藥藥業實現營業收入36.8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40.62萬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查詢國家藥監局數據庫信息發現,目前,全國共有19個氟尿嘧啶注射液批文。上海旭東海普和津藥藥業子公司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分別有2個和1個批文,而天津天藥醫藥并不直接擁有氟尿嘧啶注射液批文。
日前,記者電話聯系了3家擁有氟尿嘧啶注射液批文的東北藥企。其中一家銷售部負責人表示該藥品銷量很少,市場情況不便透露。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該公司雖有氟尿嘧啶注射液批文,但是該公司只生產原料藥,而從不生產制劑產品。還有一家表示不便透露具體情況。
過去,比較常見的情況是部分藥品因為僅有少數幾個批文從而容易形成市場壟斷。而此次反壟斷案件中,氟尿嘧啶注射液全國有19個批文。關于上海旭東海普和天津天藥醫藥具體如何達成并實施“固定或者變更商品的價格”“分割銷售市場”的壟斷協議,還有待官方下一步披露詳細的處罰決定書文件。
三次被處罰
據津藥藥業公告披露,兩年來,津藥藥業及其下屬公司已經3次因藥品形成壟斷而被處罰,分別為:2021年4月,津藥藥業因醋酸氟輕松原料藥壟斷而被沒收和罰款合計4402.26萬元;2023年3月,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對金耀藥業處以2019年度銷售額2%的罰款,計2772.13萬元;4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天津天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處以2020年中國境內銷售額3%的罰款,計2988.43萬元。上述三次沒收和罰款合計為10162.82萬元。
2019年,津藥藥業醋酸氟輕松原料藥產品銷售收入為929萬元,占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比例約為0.32%;2020年醋酸氟輕松產品銷售收入為1221萬元,占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比例約為0.39%,沒收和罰款超過兩年銷售收入之和的兩倍。對后兩次涉反壟斷案,津藥藥業均未披露對應產品的具體銷售額。
今年3月,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披露了對金耀藥業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全文。
據披露,金耀藥業在2017年至2020年9月期間濫用在中國卡莫司汀注射液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卡莫司汀注射液。
在上述期間,金耀藥業是中國市場唯一生產卡莫司汀注射液的經營者,市場份額為100%。金耀藥業在配送渠道選擇、銷售價格、銷售數量、交易條件等關鍵環節具有決定權。同時,由于生產資質、工藝、環保等因素,其他企業進入該市場難度較大。
卡莫司汀注射液實際上有40多年的生產歷史,生產技術比較成熟。2015年至2020年,金耀藥業生產工藝、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相對穩定,總體成本呈下降趨勢。
然而,從2016年起,金耀藥業大幅減少卡莫司汀注射液銷售量,年銷售量從2014年、2015年的7000支左右下降至3500支左右,造成市場上卡莫司汀注射液供應顯著減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旬,卡莫司汀注射液價格為100元~245元/支。2017年6月28日開始,卡莫司汀注射液價格大幅提升。截至被調查(2020年9月)前,平均價格超過1500元/支,比2016年提高約7.5倍。
從上述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卡莫司汀注射液市場規模很小。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旬的最高價245元/支計算,金耀藥業卡莫司汀注射液銷售額僅約171.5萬元。
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原料藥登記數據顯示,目前共有3家企業持有卡莫司汀原料藥批文,分別是津藥藥業、河北美圖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河北美圖制藥”)、山東睿鷹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藥監局數據庫顯示,目前有兩家企業擁有卡莫司汀注射液的制劑批文,分別是河北美圖制藥和金耀藥業。
記者此前聯系相關企業了解到,已有個別企業在著手恢復生產卡莫司汀注射液。
來源:中國經營報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