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年報曝1419項錯漏,近岸蛋白收警示函,上市后業績“大變臉”
科創板“新兵”近岸蛋白(688137.SH)年報烏龍事件又有后續,5月25日,公司及董事長等被江蘇證監局出具警示函。與此同時,公司上市僅一年業績就“大變臉”。
4月26日,近岸蛋白交出上市后首份年報,然而該份年報出現多處錯漏,包括多個表格出現了空白、多處重要數據表述以“XX”或“—”等形式表示等。
近岸蛋白稱,公司涉及更正及補充內容共計76處,涉及補充和更正的內容較多。不過,根據公開媒體報道,近岸蛋白年報(錯誤版)為297頁,年報(更正版)為262頁,相比之下更正版減少了35頁;與此同時,以年報(更正版)為準,近岸蛋白年報(錯誤版)錯漏竟然達1419項,包括122項事實性差錯以及1297項遺漏。
江蘇證監局警示函顯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朱化星、董事會秘書王篤強未能勤勉地履行職責,保證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違反了《信披辦法》第四條的規定。江蘇證監局決定對近岸蛋白、朱化星、王篤強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這背后,近岸蛋白的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近岸蛋白成立于2009年,公司主營業務為靶點及因子類蛋白、重組抗體、酶及試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公司于2022年9月29日上市,上市第一年業績即“大變臉”。
年報顯示,2022 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65億元,同比下降 22.62%, 實現歸母凈利潤9041.67 萬元,同比下降39.32%。
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 營業收入4300.25 萬元,同比下降 51.05%,實現歸母凈利潤 1114.13 萬元, 同比下滑72.08%,上市后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大幅下滑。
這也引起交易所的問詢。
事實上,上市前,這家上市公司業績大漲主要得益于新冠相關業務。
公司新冠檢測試劑原料產品銷售大規模增加。2020年-2021年,近岸蛋白新冠相關業務收入分別為1.13億元及2.56億元,占當年總營收比例分別為62.98%及74.80%。
這也使得公司營收快速增長。2019年-2021年,近岸蛋白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557.43萬元、1.8億元及3.42億元,2020年度、2021年度增長比例分別為405.23%、90.16%。
然而,2022年以來,公司新冠診斷抗體業績下滑。
2020年以來,公司新冠相關產品主要客戶雅培集團和艾康生物,供應海外市場,兩家公司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先后于2020年8月2021年10月獲批美國FDA EUA,采購需求大幅增長;隨著 2022 年海外疫情發展動態變化,政府防疫政策調整,需求量持續下降。這兩家公司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在國內銷售較少,因此公司新冠診斷抗體業績下滑。
新冠業務的下滑使得公司營收大幅下滑。
截至5月26日,近岸蛋白股價報收57.3元/股,距離106.19元的發行價已下跌了46%。
作為新冠概念股之一,近岸蛋白業績銳減僅是其中一個縮影。疫情之后,誰又在裸泳?
根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新冠檢測概念股中有25家上市公司2022年業績下滑。
其中,翰宇藥業(300199.SZ)2022年歸母凈利虧損3.71億元,大降13倍;陽普醫療(300030.SZ)2022年歸母凈利虧損近2億元,同比大降超11倍;海特生物(300683.SZ)2022年歸母凈利虧損0.14億元,同比大降150%。
來源:界面新聞(記者 尹靖霏)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