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如實反映風險資產3746.29億!審計署披露4家中央金融機構和21家國有信托問題
今日,審計署官網發布了《國務院關于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簡稱“審計報告”),披露部分信托公司存在的違規行為。
根據披露,審計部門重點審計的4家中央金融機構和21家國有信托公司資產61.63 萬億元、負債55.51萬億元,凈資產收益率從0.9%到15.5%不等,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資產底數不實、管理不嚴。審計報告稱,24家金融機構通過直接少計、虛假處置、移至賬外等方式,未如實反映風險資產3746.29億元。4家中央金融機構還違規列支薪酬、營銷等費用29.11億元,其中2家26.95萬平方米的辦公和技術用房閑置。
二是違規開展業務。25家金融機構違規開展存貨、理財、信托、保險等業務,其中銀行存貨業務違規問題仍較高發,多表現為變相高息攬儲、存貸掛鉤、貨款審查不嚴等。
審計報告稱,審計的21家信托公司中,有17家幫助實體企業實施粉飾報表、轉移資金、隱瞞關聯交易等違規行為。8家信托公司借主業之名行違規之實,通過設立形式合規的資產服務信托計劃等,協助多家企業發放網絡貸款,并違規將盡職調查、風險評價等實質審核環節外包。
去年8月,信托百佬匯曾經刊發《進一步摸底行業風險!審計署專項審計信托公司,涉及這三種類型》,指出審計署正在推進對信托公司的專項審計。據信托百佬匯記者了解,此次專項審計主要抽查國資背景信托公司,包括地方國資背景信托公司,也包括央企背景信托公司及銀行系信托公司,累計涉及信托公司超過20家。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主要是為進一步摸清行業風險,并可能為高層研判行業下一步發展方向提供依據。
多位受訪人士坦承,此次專項審計頗為細致全面,業務層面涵蓋地產、地方政信、通道業務、自營業務等各個方向,同時全面審查了相關公司的公司治理情況,甚至包括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開會流程、高管到會次數等。“審計署這次應該是在做摸底行業風險、違規的情況,由于是倒查多年的業務,還涉及多家機構的延伸審計。”
從審計報告來看,信托行業確實仍存在一定違規行為。回顧此前,今年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統籌做好中小銀行、保險和信托機構改革化險工作。
此番,審計署在報告中也提出,要著力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隱患,嚴格監督約束權力運行。在財政領域,對違規舉債問題嚴肅查處、追責到人。督促省級政府加強風險分析研判,督促基層結合實際逐步降低債務風險水平,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逐步剝離地方政府平臺公司的融資功能,推動分類轉型發展。加強專項債券投后管理,確保按時足額還本付息。
在金融領域,有序推進中小銀行、保險、信托機構改革化險工作,健全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適應國有金融資本集中統一管理改革,依法對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
來源:信托百佬匯 楊卓卿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