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慶信托的煩心事情不算少,業績下行、訴訟不斷、連收罰單、信托計劃踩雷......
2022年以來多次踩雷房地產公司
7月26日,前百強房企隆基泰和官微稱,因受疫情及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隆基泰和出現流動性危機,并向法院申請重整,近日已裁定受理。
不過早在2022年10月18日,隆基泰和已被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申請人為重慶信托。
其實,重慶信托與隆基泰的糾紛,在2022年報中也有體現,據訴訟中顯示,重慶信托申請執行和道國際商貿有限公司、陜西睿邁璟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河北晟隆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隆基泰和集團有限公司、隆基泰和置業有限公司、魏少軍案,涉案本金 5.5 億元。法院已查封抵押物及相關資產。
此外,重慶信托與世茂集團旗下公司合作的一筆信托,“重慶信托鑫虹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原于2022年2月26日到期。因到期未能兌付,隨后展期16個月。
據媒體統計,2022年以來重慶信托也先后踩雷帝景苑、恒大、寶能、世茂...等多家地產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信托前身重慶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是1984年10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2017年12月,公司注冊資本金增至150億。從股權結構來看,控股股東為同方國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6.99%,國壽投資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6.04%,上海淮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1%。
從股權穿透上看,重慶信托既有央企中核資本,又有國營金融機構中國人壽的國資股東背景,又有安徽地方國資背景。
2022年公司未決訴訟涉案金額110億
年報顯示,截止2022年末,重慶信托實現營業收入為55.14億,去年同期77.42億,同比下跌28.78%,從結構構成上看,手續費及傭金的凈收入及投資收益都出現大幅下跌,分別下降55.73%與52.36%,受此拖累營收指標也出現下滑。
從利潤指標上看,公司實現利潤總額20.12億,同比下降47.99%,實現凈利潤13.3億,相比去年同期31.17億,下跌57.32%。
據歷史經營數據顯示,2019-2022年營收已從79.78億跌至55.14億,而凈利潤更是從43.47億跌至13.3億。
截止2022年底,信托資產為1949.25億,期初2011.39億,同比下降-3.09%。
從信托資產投向上看,2022年投向房地產金額為146.14億,占比達到7.50%,而且合作對手多為民營房企,風險敞口較大,由此造成了較大的兌付壓力和輿情壓力。
訴訟披露2022年公司未決訴訟金額近110億,包括公司未結案件1件,是涉案金額10億的合同糾紛案,涉及與恒大園林、恒大地產、重慶航耀、重慶尖置、重慶中渝合同糾紛。新辦訴訟案件1件,與廈門萬廈天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的合同糾紛案,涉案本金近30億。此外,新辦執行案件7件,涉案金額近70億。
半年內被處罰金212萬
7月24日,重慶信托再領12萬罰單。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慶外匯管理部網站公布行政處罰決定書(渝匯罰〔2023〕3號)顯示,重慶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信托)因違反外匯登記管理規定。被處以罰款12萬并給予警告。這已是重慶信托今年以來的第三張罰單。
年初, 重慶信托作為國都證券股東,因存在以下四方面問題:一是未如實向國都證券說明與國都證券其他股東的一致行動人關系。二是與具有關聯關系、一致行動人關系股東的合并持股比例可能對國都證券運作產生重大影響,但未通知國都證券。三是與國都證券多名股東通過股票質押協議違規約定讓渡表決權等股東權利,擴大你公司作為國都證券股東的影響力。四是利用對國都證券經營管理的影響,進行不當關聯交易獲利。曾被北京證監局要求責令整改。
3月份,重慶信托因存在非潔凈轉讓信貸資產,掩蓋表內外資產質量;內部風險控制欠審慎;向投資人披露信息不全面不準確;信托資金被用于房地產開發企業繳納土地出讓款。重慶信托被重慶銀保監局處罰200萬,同時,對相關責任人處以警告,并罰款5萬元。
僅半年時間,重慶信托就被處罰金212萬。
偏愛房地產致使上市公司踩雷
也正因為重慶信托對于房地產的偏愛,致使上市公司也陷入踩雷境界。
據悉,南華儀器(300417)于2021年7月30日以自有資金6000萬元認購 “重慶信托?昆明融創城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信托資金主要用于向昆明融創城投資有限公司發放借款以及受讓重慶萬達城投資有限公司對項目公司享有的債權,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30%,到期期限為2022年4月30日。
由于債務人昆明融創城投資有限公司及其擔保人未能按期償還融資本息,“重慶信托?昆明融創城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逾期。
截止2023年4月28日,南華儀器累計收回信托計劃本金共計138萬。因此,從謹慎性原則出發南華儀器對“昆明融創城信托項目”理財產品計提減值準備3029.4萬元,由此, 對其2022年凈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由于項目公司未能按期償還融資本息,公司已向重慶五中院申請強制執行并已立案受理,目前處于司法執行中。” 南華儀器表示。
來源:金融界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