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違規私募出清不斷加速。
8月25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連開19張私募罰單,處罰原因主要涉及違規向投資者承諾收益,以及未按約定向投資者進行信息披露等。
大河財立方記者據中基協公示信息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已有近70家私募機構收到罰單,其中35家私募機構被中基協取消會員資格。
有私募機構違規行為達8項
公司負責人被加入黑名單
8月25日,中基協連發16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和3份《紀律處分復核決定書》,涉及6家私募及旗下共計13名高管人員。
中基協開出的罰單顯示,深圳前海金萬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潤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金創新 (北京) 國際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中金創新(北京) 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被取消會員資格。
其中,深圳前海金萬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違規行為多達8項,包括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未如實填報備案信息、未落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未按照合同約定投資、未充分披露重大關聯交易、未按照合同約定向投資者披露信息、人員配置不符合要求、未向協會報告重大事項。因上述違規行為,中基協撤銷其管理人登記,同時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馬騰飛被加入黑名單,期限為三年。
嚴監管態勢下,中基協正加速出清不合格的私募機構。
中基協官網顯示,僅1月20日,就有1429條私募注銷的公示信息。截至8月21日,年內已有207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銷,即將追平去年全年2210家的總注銷數量。從注銷類型來看,今年以來“主動注銷”的私募數量為419家;“依公告注銷”的私募為36家;“協會注銷”的私募為1623家。
“從宏觀層面看,私募行業呈現嚴監管常態化趨勢,加速出清不合格的私募機構。中微觀方面,嚴懲私募違規行為如挪用基金財產、‘資金池’運作、非正常關聯交易、利益沖突及利益輸送、違反專業化運營原則、未勤勉盡責、未妥善保存投資者適當性材料及投資決策資料等。”業內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私募機構應持續加強合規意識,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
私募行業迎來強監管
首部行政法規將于9月1日正式施行
今年以來,私募行業不僅監管力度加大,行業規范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2月24日,中基協發布修訂后的《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及配套指引,5月1日起正式生效。《辦法》主要內容包括:適度完善登記規范標準,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出資人、實際控制人、高管人員等關鍵主體作出規范要求。
4月28日,中基協出臺《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對證券類私募基金及其管理人的合規運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證券基金募集及存續方面,《指引》明確初始募集資金規模不得低于1000萬元,還要求除市場波動外,基金資產凈值連續60個交易日不得低于1000萬元,如不符要求則需進行基金清算。在其他方面,《指引》對申贖管理、鎖定期安排、投資資產比例限制、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測試等均進行了詳細規定。
7月14日,中基協發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自律檢查規則》《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聯處理指引》兩項自律規則。9月1日起,我國私募投資基金行業首部行政法規《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私募條例》)將正式施行。
中原聯創相關人士表示,《私募條例》作為私募行業的首部行政法規,對私募行業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也意味著私募基金將正式進入強監管時代。《私募條例》通過細化監管要求和提高管理標準,將對私募基金展業中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上海某頭部私募機構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私募基金需要發揮助力社會發展,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作用,這就要求其必須在市場化基礎上,擺脫守舊思維,開發、發現新模式,實現高效且安全的發展。
附:年內私募機構被罰清單
來源:大河財立方 (記者 楊薩 實習生 周笑晗)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