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被抽中IPO現場檢查后,去年11月大成精密撤回首發申請,宣告IPO終止。隨著今年9月4日晚間深交所發布多份監管函,大成精密重回大眾視野。
9月4日晚,深交所公布對深圳市大成精密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成精密”)的監管函、以及對中介機構的兩份監管函。
存在多項信息披露違規情形
監管函顯示,大成精密申報創業板IPO于2022年9月30日獲深交所受理后,公司被隨機抽取確定為現場檢查對象,證監會對公司開展了現場檢查,發現存在多項信息披露違規情形。
首先,大成精密存在未充分披露收入確認相關內部控制不規范及整改情況,存在跨期確認營業收入的情形。
招股書顯示,大成精密主營業務收入為設備產品銷售收入,收入確認政策為“設備經客戶完成驗收后確認收入”。現場檢查發現,2021年7月前,大成精密未制定設備銷售驗收單相關制度,以“開票確認收入”方式進行財務核算。2021年7月,大成精密制定《設備驗收單操作規范》,并完善收入確認單據,向客戶補充發送統一制式的驗收單,驗收日期由公司自行填寫,客戶核對設備已安裝使用即予確認。大成精密未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上述與收入確認相關內部控制不規范及整改情況。
同時,報告期內大成精密存在跨期確認營業收入的情形,銷售收入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一是針對驗收周期在12個月以上的合同以及大成精密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情況,檢查組通過實地走訪部分重要客戶、獲取客戶驗收外部單據,與大成精密收入確認相關憑證進行逐一比對,發現公司報告期內部分驗收單據記載的驗收時間與外部驗收單據時間不符。
二是部分銷售訂單設備驗收時間與質保款支付時間的間隔短于銷售合同約定的質保期間。
三是部分銷售訂單驗收款回款時間早于設備驗收時間。經剔除重合樣本,大成精密2019年多計營業收入2071.18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16.58%;2020年多計營業收入1680.51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7.05%;2021年少計營業收入1048.28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2.71%;2022年1至3月多計營業收入113.98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06%。
同時,現場檢查發現,大成精密部分成本費用類、資產類會計科目核算不規范,列報不準確。
一是將研發部門中從事售后、增值作業業務人員的工資費用直接劃分至銷售費用或營業成本,未按照研發部門從事售后或增值作業的工時統計分攤。二是在建工程核算不規范,2022年一季度存在依據付款發票而非工程進度確認在建工程的情況,會計憑證未附工程進度、監理報告等文件,涉及金額797.35萬元。三是報告期內存在將自制半成品結轉至原材料及庫存商品的情形,存貨結轉項目及列報類型不準確。
保薦審計機構均受監管函
深交所上市審核中心認為,大成精密作為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未在招股說明書中充分披露收入確認相關內部控制不規范及整改情況,存在跨期確認營業收入的情形,部分成本費用類、資產類會計科目核算不規范,列報不準確。
此外,大成精密司被隨機抽取確定為現場檢查對象后即撤回申請,反映出公司項目申報準備工作不夠扎實。上述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上市審核中心決定對大成精密采取書面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另外,本次IPO的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審計機構為致同所。深交所決定對發行人、招商證券及2名保代、致同所及2名簽字注冊會計師采取出具書面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據了解,大成精密主要從事鋰電池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面向新能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數碼電池等領域提供專業的智能裝備及自動化解決方案,公司主營產品包括應用于鋰電池生產前、中段核心工序的鋰電池極片測量設備、鋰電池真空干燥設備、X-Ray成像檢測設備等。
回顧大成精密上市歷程,2022年9月30日大成精密遞交創業板IPO申請、同年10月28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第四批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抽簽情況,本批參與抽簽的共有60家IPO企業,其中被抽到企業為科都電氣、大成精密、博濤智能三家企業。當年11月11日,大成精密申請撤回IPO。
投行人士指出,一般IPO企業被抽中檢查后撤單,大概率可能跟檢查有關。證監會發布《關于2022年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有關情況的通報》,總結在檢查中發現的典型問題。據悉,證監會現場檢查重點聚焦發行人的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存疑事項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其中,發行人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信息披露不完整、不準確。二是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有效性不足。三是會計處理不恰當。
在監管看來,對首發申請企業開展常態化現場檢查,是強化IPO全鏈條監管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督促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引導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并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來源:e公司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