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3張罰單,劍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達”,股票代碼HK:1359)及其相關責任人。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中國信達因存在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房地產行業統計數據不準確、附屬機構管理不到位等三項違法違規事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及相關審慎經營規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決定對公司給予罰款735萬元的行政處罰。據了解,這也是今年以來,AMC(資產管理公司)中被罰金額最高的一張罰單。
此外,時任中國信達首席風險官羅振宏、時任中國信達風險管理部總經理袁良明,對公司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行為負有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八條及相關審慎經營規則,決定分別對其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
事實上,這是繼去年底收千萬罰單之后,中國信達再一次收到大額罰單。
2023年12月,中國信達因對附屬法人機構管理不到位、違規對外提供同業擔保等十一項主要違法違規事實被金融監管總局合計罰款1340萬元,其中,對信達公司總公司罰款940萬元,對相關分支機構罰款400萬元。
官網信息顯示,中國信達的前身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是為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助推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而成立的首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010年6月,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引進全國社保基金、瑞銀、中信資本和渣打銀行等四家戰略投資者。2013年12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信達總資產規模1.59萬億元,歸屬于公司股東權益1928.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46%。
中國信達2023年年度業績顯示,全年公司收入總額約761.68億元,同比下降6%;歸屬于該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8.21億元,同比減少7.8%。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是中國信達的核心業務和收入主要來源,2023年該項業務收入總額為444.02億元,同比減少22.22%。
二級市場上,5月31日,或受到公司遭處罰的消息影響,當天股票放量下跌。截至收盤,股價報0.75港元,跌2.60%,全天成交9.61億股,成交金額7.26億港元。公司最新總市值286億港元。
來源:讀創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