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2028年)》,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著眼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推動黨員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衡陽作為湘南重鎮、紅色沃土,將認真貫徹落實《規劃》要求,緊扣“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發揮作用”三個重點,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推動黨員教育培訓提質增效。
聚焦“增強黨性”,在思想淬煉中筑牢政治忠誠。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必須把增強黨性作為目標任務、主要課程和關鍵環節,幫助廣大黨員正心、修身、明道。以理論武裝鑄魂,夯實“兩個維護”思想根基。突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主線,認真落實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計劃,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總結用好讀書班、“第一議題”、專題黨課、專題研討等學習制度,常態化開展“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黨日,健全和落實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論述,引導黨員把對“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深刻領悟轉化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和實際行動。以黨史學習增信,賡續黨的革命精神血脈。常態長效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堅持把衡陽紅色資源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衡陽黨史館、湘南學聯舊址、水口山工人運動紀念館、夏明翰故居、羅榮桓故居等紅色場館,通過重溫入黨誓詞、觀看紅色電影、聆聽專題黨課等方式,開展“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黨性教育,讓黨員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中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傳承革命精神。以紀律教育固本,涵養風清氣正政治生態。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把黨章黨規黨紀作為教育培訓重要內容,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用好由風及腐典型案例加強警示教育,讓黨員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時刻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營造“黨員清正、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良好生態。
聚焦“提高素質”,在精準賦能中錘煉過硬本領。不同層級、領域、崗位的黨員,知識結構、實踐需求和成長路徑各不相同,必須堅持分級分類、精準施教,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分層級抓全員覆蓋。健全“市級重點培訓、縣級普遍培訓、基層黨委兜底培訓”機制,市級每年聚焦各級黨組織書記等關鍵群體,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中心工作開展重點培訓;縣級依托縣委黨校主陣地,確保實現在職黨員輪訓全覆蓋;基層黨委依托鄉鎮黨校、黨群服務中心,為轄區全體普通黨員提供“家門口”的學習平臺。建立健全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社工部、機關工委、教育局、衛健委、國資委等職能部門協同配合的聯動聯訓機制,分級分塊開展專題培訓,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培訓格局。分類別抓因需施教。針對不同領域黨員特點,精準設置培訓“套餐”。在農村開設“田間課堂”,聚焦糧食安全、特色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邀請“土專家”“田秀才”現場授課;在城市社區打造“樓宇課堂”,圍繞基層治理、物業服務、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等內容開展培訓;在機關事業單位推行“周五課堂”,突出政策解讀、公文寫作、應急處突等能力提升;在企業開設“車間課堂”,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開展“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研修。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方式動態調整培訓內容,著力解決“學用脫節”等問題。分載體抓方式創新。扎實推進黨員教育“五個一批”工程,建設30個市級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開發50門精品課程、培育100名“金牌講師”。優化“1小時培訓圈”陣地建設,在常寧市打造“工運精神傳承”現場教學點,在衡山縣建設“兩山理論”實踐教學基地,讓黨員在實景課堂中提升實戰能力。實施衡陽智慧黨建平臺升級行動,升級打造“網上課堂”,組織黨員開展在線學習和視頻培訓,用信息化手段推動優質培訓資源向基層傾斜,實現“黨員在哪里,教育就覆蓋到哪里”。
聚焦“發揮作用”,在服務大局中彰顯先鋒本色。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出發點在于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落腳點在于教育引導黨員圍繞大局發揮作用、擔當作為。教育引導黨員立足崗位建新功。圍繞“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將黨員教育課堂延伸到重點領域改革、重大項目攻關、營商環境優化等改革發展一線。開展“黨員先鋒行”專題培訓,設立黨員先鋒崗、劃分黨員責任區、組建黨員先鋒隊,引導黨員立足本職崗位,結合專業特長,在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推動衡陽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以實際行動展現黨員風采。教育引導黨員服務群眾辦實事。進一步強化黨員宗旨意識,完善黨員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深化“黨建引領+志愿服務”模式,常態化開展設崗定責、承諾踐諾、結對幫扶等“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黨員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用心用情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不斷提升為民服務實效。教育引導黨員依托網絡揚正氣。加強黨員網絡行為規范,提升黨員學網用網能力,引導黨員在網絡空間積極發聲。利用衡陽智慧黨建平臺等網絡陣地,開展線上政策宣傳、民意收集、咨詢答疑等工作,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發揮黨員在網絡輿情引導中的積極作用,及時回應群眾關切,營造清朗網絡空間,讓黨員成為網絡空間的“正能量傳播者”和“清朗空間守護者”。
來源:紅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