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深刻指出,“增強黨性,重在堅定理想信念,鑄牢對黨忠誠,厚植為民情懷,純正道德品質,保持清正廉潔。”這為黨員干部在新形勢下加強黨性修養、提升思想境界指明了方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厚植為民情懷,是貫穿于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歷史實踐和面向未來的必然要求,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贏得民心的關鍵所在。廣大黨員干部當牢記囑托,心系人民、造福人民、敬畏人民,奮力書寫人民滿意的新時代答卷。
筑信仰之基,做人民公仆。“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深刻關系著人心向背乃至事業的興衰成敗。回望百余年黨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在風雨征程中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與歷史的選擇,根本在于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從長征途中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半條給鄉親們的紅軍戰士,到“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雷鋒,到“將生命獻給脫貧攻堅事業”的黃文秀。一代代共產黨人用真摯的情感乃至寶貴的生命詮釋著“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崇高信仰。正是這份對人民無比深沉的赤誠與擔當,構筑了我們黨最堅實的執政根基。新征程上,黨員干部務必在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立場,徹底擯棄“官本位”思想,自覺將“人民公仆”的身份認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真正視權力為責任,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刻在靈魂深處。
強擔當之能,為人民服務。厚植為民情懷不是空洞口號,最終要體現在解難題、促發展、惠民生的過硬本領和具體行動上。對黨員干部而言,具備擔當作為的能力,是為人民服務的根本保障,是連接群眾期盼與現實成效的橋梁。新征程新使命對黨員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緊迫的要求,能否在人民需要時挺身而出,能否在“硬骨頭”面前迎難而上,展現的不僅是勇氣,更是推動事業發展的硬實力。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練就過硬本領,深扎根、察實情,大興務實之風,沉到基層、深入群眾,多下功夫在了解真問題、掌握活情況上;勇亮劍、破難題,不斷加強對新形勢、新情況的研究,敢于在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陣地挺膺擔當,推動每一項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求實效、暖民心,聚焦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群眾心頭之盼,靠前服務、主動作為,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懷敬畏之心,讓人民滿意。厚植為民情懷既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更需心存敬畏,確保權力永不蒙塵。人民是黨執政的力量之源、根基所在,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來自于人民,只能用于服務人民。只有常懷敬畏之心,黨員干部才能夠永葆本色、行穩致遠。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失去對人民的敬畏,對群眾冷暖漠然置之,甚至走向群眾的對立面,必然導致腐化墮落,終將被人民唾棄。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果斷處理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開展整黨整風,到后來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再到新時代以來懲腐肅貪,都宣示著黨在維護人民利益上的堅定決心。黨員干部常懷敬畏之心,就是要時刻牢記權力姓“公”,只能為“公”,決不能以權謀私、公私不分。要心存戒懼,嚴守黨紀國法,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做到任何時候都不逾越底線、觸碰紅線。
扎根沃土,枝葉關情。在固本培元、增強黨性的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務必將為民情懷深植于心、實踐于行,以堅定信仰站穩人民立場,以過硬擔當增進民生福祉,以清正廉潔恪守為民初心。唯此,黨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中國人民的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 王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