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官方網站公布了《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下稱《草案》),并向社會公眾廣泛征集意見。草案第一次將“兩個毫不動搖”“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等寫入法律,并明確“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這充分表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并將長期堅持的大政方針。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量身定制一部專門法律,以法律“定心丸”的形式為民營經濟保駕護航,其必要性與必然性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發展之路,無論對國家還是企業而言,都絕非坦途。每一步的前行都伴隨著各種挑戰與困難。然而,正是這些艱難險阻,鑄就了我們不斷探尋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程。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大環境和三年疫情的影響,民營經濟發展遭遇了一系列現實的困難、問題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將這些困難和問題比喻為“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
為解決這“三座大山”,推動我國民營經濟邁上新的臺階,《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應運而生。草案從公平競爭環境的營造、投資融資渠道的拓寬、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規范經營行為的引導、服務保障體系的完善,到權益保護的加強以及法律責任的明確等多個維度,均作出了詳盡而周密的規定。這不僅彰顯了國家對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更是對廣大民營企業家的深切關懷與有力支持。通過這一系列的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我們相信,民營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
在公平競爭方面,草案明確規定國家保障民營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實現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這將有助于打破市場壁壘,讓民營企業能夠在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中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投資融資方面,草案提出要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健全證券發行注冊制和包容性上市制度,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這將有助于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其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為了鼓勵民營企業加強科技創新,草案明確指出要完善企業主導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這將有助于提升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草案還注重規范民營企業的經營行為,并在強化權益保護、優化服務保障以及明確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定。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草案中提出了引導民營經濟組織加強廉潔風險防控的舉措,推動民營經濟組織提升依法合規經營管理水平。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對企業規范經營的殷切期望,更是對市場經濟秩序的有力維護,這將有助于推動民營企業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企業廉潔創建研究基地認為民營經濟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所在。通過立法加強對民營企業的保護,既是對民營企業貢獻的認可,也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必要措施。《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的出臺是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民營經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它不僅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律保障,也為我們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草案經過征求意見和相關法律程序后出臺,也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更為關鍵的是要確保其各項規定能夠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真正化為民營企業砥礪前行的強大后盾。這需要我們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攜手并進、共同努力,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執筆人:劉耀華 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主任、吳佳琪 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疑案研究部副主任、張葉飛 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