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9月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人民法院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相關工作情況,同時發布十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關聯犯罪典型案例。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犯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犯罪持續下降,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持續高發多發。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從嚴懲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關聯犯罪,積極參與源頭治理和綜合治理,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2017年至2021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0.3萬件,22.3萬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其中,2018年同比上升71.69%;2019年同比上升25.15%;2020年同比上升40.36%;2021年同比下降17.55%。今年上半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1萬件,2.1萬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同比又有所下降。
人民法院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始終堅持全鏈條縱深打擊。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等上下游關聯犯罪,在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法律適用標準的基礎上依法予以懲處,堅決斬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幫助鏈條,堅決鏟除其周邊“黑灰產”。2017年至2021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犯罪案件6.7萬件,10.2萬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審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1.3萬件,2.7萬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今年上半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犯罪案件3.9萬件,6.8萬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審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2300余件,4800余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
據介紹,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境外作案占比達80%,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社會危害更重,打擊難度更大。人民法院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首要原則是從嚴懲處,而從嚴懲處的“重中之重”,正是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特別是對于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首要分子和骨干成員,用足用好現有法律武器,堅決依法從嚴懲處,最大限度彰顯刑罰的功效。
此外,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上游犯罪之一,從司法實踐反映的情況看,已然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一類重要“幫兇”。近年來,隨著全面懲處原則的有效貫徹落實,公安機關破獲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數量增多,幫信罪案件數量也隨之激增。此類犯罪的行為方式主要包括非法買賣“兩卡”(即手機卡、銀行卡),為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提供套現、取現工具,以及提供軟件工具等等。從涉案被告人的年齡來看,80后、90后被告人占比近90%,18周歲至28周歲被告人占比超過55%。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