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公開第二輪第一批省生態
環境保護督察第一批典型案例
經省委、省政府批準,5個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于6月下旬分別進駐長沙、湘潭、郴州、益陽、婁底等5市,開展為期20天的第二輪第一批省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各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強化警示震懾,推動問題整改,現對第一批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2023年6月,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長沙市開展督察期間,發現長沙市渣土、建筑垃圾固體廢棄物、盾構土等建筑垃圾消納能力不足,處理不規范,揚塵污染、廢水污染、尾泥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突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長沙市相關部門及相關區政府責任落實不到位,日常監管不夠有力。
一、基本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應當制定包括源頭減量、分類處理、消納設施和場所布局及建設等在內的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應當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是砂石骨料領域的重要市場,長沙市建筑垃圾產生量約占全省的50%左右,在全省較早啟動資源化回收工作,并建設了長沙市建筑垃圾智慧監管平臺。2019年11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十部委下發《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機制砂石企業要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產線配套建設抑塵收塵、水處理和降噪等污染防治以及水土保持設施,對設備、產品采取棚化密封或其他有效覆蓋措施,推進清潔生產,嚴控無組織排放,滿足達標排放等環保要求。《長沙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辦法》規定,處置企業和利用企業應當按照環境保護有關規定處理生產過程中污水、粉塵、噪聲等,防止二次污染。《長沙市渣土消納場布局規劃(2021-2035)》《長沙市建筑垃圾治理專項規劃(2020-2035)》均對污染防治工作提出相關要求。2020年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和省生態環境警示片多次指出過長沙市渣土處置利用相關問題,有關責任單位進行了一定整改。據統計,長沙市現批準建設有渣土資源化利用場11個、盾構土環保處置場7個、建筑垃圾特許經營企業5家。
二、存在問題
督察組抽查部分處置場,發現長沙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能力不足、水平不夠高、監管不夠有力、環境問題比較突出;此外檢查還發現一些未辦理手續的非法處置場所,沒有任何污染防治設施,生態破壞嚴重。
(一)處置利用不平衡、不充分。一是渣土處置利用能力不足。根據長沙市城管部門統計,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長沙市工程渣土處置申報量共計12751萬方,平均每年約5100萬方。《長沙市渣土消納場布局規劃(2021-2035)》共規劃建設57處場址作為推薦消納場,總庫容量約為17290萬方,按平均計算每年消納能力約為1152萬方,渣土消納處置能力嚴重不足,現有消納場基本沒有容量,近些年來經常發生違規傾倒、填埋問題,群眾投訴較多。經調查了解,由于沒有消納場容量,大部分盾構土環保處置場存在尾泥沒有處置去向、正常經營困難現象。二是資源化回收利用率不高。《長沙市渣土消納場布局規劃(2021-2035)》要求“2021年至2025年期間,渣土處置回收率要達到75%”,據長沙市城管部門統計,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長沙市工程渣土處置申報量共計12700萬方,申報處置回收量6788萬方,處置回收率53%,其中資源化處置利用總量為359.36萬方,差距很大。根據《長沙市建筑垃圾治理專項規劃(2020-2035)》,用人均乘數法每年建筑垃圾(不含工程渣土)產生量約為1080萬噸,而2022年納入住建部門統計口徑的產生量僅為343.17萬噸,資源化量為307.2萬噸;納入統計的盾構土年均申報處置量約為48萬方、約80萬噸,建筑垃圾和盾構土處置量約為387萬噸,與規劃預計的產生量差距巨大,大量建筑垃圾未納入資源化回收范圍。三是資源化回收利用技術不高。工程渣土資源化利用處于試驗階段,綜合利用方式較少、工藝簡單,缺少配套政策支持,再生產品市場應用困難。其中盾構土環保處置場主要是對盾構土進行無害化處置、減量化處置,由于資源化利用技術不高,粗放式加工生產,仍產生較高比例的尾渣要填埋處置。督察發現,開福區錦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雨花區湘源錦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盾構土環保處置場由于沒有尾渣填埋場所,違反相關要求就地填埋在廠區周邊,造成大面積生態破壞。
(二)處置利用不生態、不環保。檢查發現,資源化利用企業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場地管理混亂,二次污染嚴重。一方面,非法建筑垃圾加工點生態破壞嚴重。受經濟利益驅使,長沙市存在一定數量的非法加工生產線或加工窩點,生產設施簡陋,沒有任何污染防治設施,原料和產品露天堆放、揚塵排放嚴重,生產廢水直接外排、污染周邊環境,未經批準開采地下水、破壞地下水資源,廢渣亂堆亂放、生態破壞嚴重,有的甚至占用基本農田。如現場督察發現的芙蓉區東湖街道烏雞塘建筑渣土非法加工點、雨花區江蓉路與姑婆塘路交叉口附近2家建筑垃圾非法加工點、岳麓區雨敞坪鎮巷子口X080馬路旁非法洗砂場等。
(三)處置利用監管不夠有力、不夠到位。《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當加強建筑垃圾源頭減量的監督管理。《長沙市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管理辦法》《長沙市建筑垃圾治理專項規劃(2020-2035)》《長沙市渣土消納場布局規劃(2021-2035)》明確,住建部門是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行業管理牽頭部門,牽頭負責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管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城管部門負責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工作,負責建筑垃圾產生、運輸、處置方式、處置去向等監管,公安、自然資源、環保等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督察發現,由于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長沙市存在一定數量非法加工生產企業或生產線;有的沒有相應資質,擅自超許可范圍處置建筑固廢。這些非法加工點有的長時間生產未發現,日常監管特別是最后一公里監督有漏洞;相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一崗雙責”“三管三必須”落實不到位,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行業環境監管缺位,導致有的企業環境污染問題長期存在、習以為常,督促整改不力,查處打擊不力。芙蓉區東湖街道烏雞塘建筑渣土非法加工點非法建設了一條渣土洗砂生產線和水泥攪拌設施,并于2022年9月投入生產作業。該項目長期非法生產,洗砂原料來源為岳麓山實驗室項目挖取土石方作業的砂礫和卵石混合料,至督察時共運輸混合料約4.2萬噸。天心區湖南長湘再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8月建設一條建筑工地砂礫卵石混合料生產線,未批先建,沒有渣土、盾構土資源化利用相關手續。該公司進貨臺賬顯示為混凝土塊,但現場檢查發現實際為渣土(砂礫卵石混合料),涉嫌虛假填報臺賬;同時現場負責人介紹砂礫卵石混合料有盾構土來源,非法處置盾構土。
三、原因分析
屬地黨委、政府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夠到位、相關工作推進力度不夠。城管、住建等相關職能部門思想認識不高,相關規劃不夠科學,部門間協同不順暢,日常監管不夠到位,建筑垃圾處置利用存在嚴重漏洞;對違法行為打擊不夠有力,查處不及時、整改不徹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重經濟效益、輕環境保護,面對大氣污染防治嚴峻形勢無動于衷,污染防治主體責任落實不力,導致揚塵、廢水等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生態破壞嚴重。
針對上述問題,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并按有關要求和程序做好后續督察工作。對在督察整改工作中存在失職失責行為的,將督促長沙市依法依規查處到位。
來源:湖南生態環境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