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德,德國著名哲學家、天文學家、古典哲學的創始人:“老子所稱道的上善在于無,這種說教以‘無’為‘上善’,也就是一種通過與神格相融合、從而通過消滅人格而取得自我感覺消融于神格深淵之中的意識。”“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和親近然的思想與中國的老子思想有關”。
2.謝林,(1775一1854),德國哲學家在《神話哲學:中國哲學》中指出:“道不是人們以前翻譯的理,道是門”。老子哲學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層”。
3.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家曾評論《老子》一書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4.馬克斯·韋伯,(1864—1920),德國社會學家、古典社會學奠基人在《儒教與道教》中說:“事實上,在中國歷史[注: 中國歷史是中國各民族誕育和發展的歷史。它的發達的封建社會,曾創造了同時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當西方某些地區跨入資本主義,特別是當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中國之后,中國越來越落后了。]上,每當道家(道教)思想被認可的時期(例如唐初),經濟的發展是較好的,社會是豐衣足食的。道家重生,不僅體現在看重個體生命,也體現在看重社會整體的生計發展。”
5.赫伯特·曼紐什,德國明斯特大學教授,在《中國哲學對西方美學的重要》指出:“中國哲學是我們這個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公正地說,這個世界的精神孕育者,應當是柏拉圖和老子,亞里士多德和莊子,以及其它一些人。可惜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詳多哲學著作總是習慣于僅提歐洲古代的一些哲學家,卻忽視了老子的《道德經》從而很不明智地拒絕了一種對歐洲文化的極為重要的源泉”
6.克諾斯培,德國學者說:“解決我們時代的三大問題(發展、裁軍和環保),都能從老子那里得到啟發。”
7.施羅德曾,德國前總理,在電視上呼吁: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
8.柯拉邦德,德國詩人,1919年寫了一篇《聽著,德國人》,在這篇文章中他號召德國人應當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來生活,要爭做“歐洲的中國人”。
9.尤利斯·噶爾,德國人,1910年寫了一本書:《老子的書——來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誨》,他說:“也許是老子的那個時代沒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許真正認識老子的時代至今還沒有到來。老子已不再是一個人,不再是一個名字了。老子,他是推動未來的能動力量,他比任何現代的都更加具有現代意義,他比任何生命,許多許多生命的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10.海德格爾,德國著名哲學家,在他1957年出版的《語言的本》中說:“老子的‘道’能解釋為一種深刻意義上的‘道路’,即‘開出新的道路’,它的含義要比西方人講的‘理’、“精神’、‘意義’等更原本,其中隱藏著‘思想著的道說或‘語言’的‘全部秘密之所在’”。“道,人類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如果你想要用任何一個傳統的方法,無論是本體論的、宇宙論的、目的論的、倫理學的等等一一來證明上帝的存在,你會因此而把上帝弄小了,因為上帝就像‘道’一樣是不可言說的”。
海德格爾深受道德經思想影響,以至于道德經德文版也是由他與中國學者蕭師毅共同合作翻譯的。對于翻譯的詳細過程,在網上可以找到蕭師毅的一篇文章《海德格爾與我們道德經的翻譯》“蕭先生:我時常想念您,并希望我們能盡早恢復我們的談話。我思考您給我寫下的引文(Spruch):誰能寧靜下來,并源出自和通過這寧靜將某物導向(be-wegen)道路之中,以致它能發出光明?”誰能透過成就寧靜而使某物進入存在(Sein)?天道!衷心地向您致意!您的,馬丁·海德格爾”——海德格爾1947年10月9日給蕭師毅的短信。
11.馬若瑟,(1666-1735年),法國傳教士,從《老子》第十四章中發現了:視之不見名曰夷(y)、聽之不聞名曰希(hs)、搏之不得名曰微(we)。所以,他認為:“yhwe(雅赫維)等于“夷希微”,就是上帝耶和華的名字。”
12.傅圣澤,(1663-1739),法國傳教士認為:“真正的儒教就是《道德經》的教義”。他還提出了神道教的觀點:“是否可以說在中國古經中唯一真實的道即代表著基督信仰的神?答案是肯定的。道是神,是救世主”;“道是唯一,是宇宙之創造及保存者,在本質上與宇宙真主合而為一。”
13.席雷慕沙,(1788一1832),法國第一位漢學家講認為:老子的思想與稍后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和柏拉圖學派所提出的“學說有無可爭辯的共同之處”。
14.德里達,(1930—2004),法國哲學家認為:“整個西方思想與民族精神,都以邏各斯為中心概念。邏各斯是西方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二者驚人的相似,可以說是邏各斯與道同在’。”
15.李約瑟,(1900-1995),英國生物學家、科學史家、兩次諾貝爾獎得主.博士在其名著《中國科技史》中說:“中國人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于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道家)發展了科學態度的許多最重要的特點,因而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道家對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與亞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臘相媲美,而且成為中國整個科學的基礎。”“說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詩人的,誠然不錯;但是它至少也同樣烈地是方術的、科學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
16.阿諾德湯因比,(1889-1975),英國歷史學家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一書中說:“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它推斷人類在獲得文明的同時,已經打亂了己與‘終極實在’精神的和諧相處,從而損害了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人類應該按照‘終極實在’的精神生活、行為和存在。”
17.奧巴馬,美國總統:“可能可以促銷老子《道德經》是人類的福音”,奧巴馬也多次表明,他當選為美國總統的很大幫助來源于老子《道德經》。
18.里根,美國總統:“治大國若烹小鮮”
19.潘基文,聯合國秘書長:“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樣才能處理國際關系”
20.威爾·杜蘭,美國著名哲學家史學家:“除了老子《道德經》外,我們將要焚毀所有書籍,而在老子《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 《世界文明史》
21.蒲克明,美國著名學者:“當人類隔閡泯除,四海成為一家時,老子《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 ”
22.邁克爾·哈特,美國文學學士,法學學士,物理學碩士,天文學博士:“這本書雖然不到六千字,卻包含著許多精神食糧。 ”
23.泰勒·本沙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幸福超越完美》:“極力推崇老子的順其自然,并建議中國所有的學校、企業人員都應該好好讀讀老子《道德經》”
24.愛因斯坦,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在愛因斯坦家里的一個書架上發現了一本已經被翻爛的德文版老子《道德經》
25.莎朗·史東,美國荷里活影星,憑著老子《道德經》走出了離婚陰影,重塑生活信心。
26.芭莉婭,美國學者: “老子的智能是人類的智能。”“在美國歷史上似乎還找不到像老子這樣大徹大悟的哲學家”
27.理查德·羅蒂,當今美國最富代表性的哲學家,明確表示自己的哲學理念與中國的傳統思想老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28.約翰·高爾,英國著名詩人:“老子《道德經》的意義永無窮盡,通常也是不可思議的。它是一本有價值的關于人類行為的教科書。這本書道出了一切。”
29.克拉克(J.J.Clarke),英國著名哲學家:“道家思想在西方的逐漸普及,歸結為思維方式上的三個變化:希望過更好的生活,但要從傳統宗教中教條式信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透過克服身心二元論,達到一種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從更廣的范圍,看待當代各種思想潮流。”出自:《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
30.羅素,英國哲學家:“西方要學習中國的道德哲學”。
31.湯川秀樹,日本學者:“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
32.盧川芳郎,日本學者:“老子《道德經》這本書洋洋五千言,是完全沒有固有名詞的,是用警句和格言來編輯的,但它采取了對偶和韻文的文體,而其內容表現同采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說法。老子《道德經》有一種魅力,它給在世俗世界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一種神奇的力量。”
33.松下幸之助,日本著名企業家“經營之神”:“把老子《孫子兵法》是用在銷售上,把《大學》用在管理上,把最難懂的老子《道德經》用在最重要的領導層上”“我并沒有什么秘訣,我經營的唯一方法是經常順應自然的法則去做事”“過分追求欲望的結果是:不僅不能感到舒適,反而會感到痛苦,喪失自我”。
34.黑格爾,(1770—1831),德國哲學大師在《歷史哲學》中說:“中國人承認的基本原則是理——叫做‘道’”;“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中國人把認識道的各種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學術……。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每一個命題,都要完全按照太極圖的正(陽)反(陰)合(中)的三維形式,這就是我的三段式解讀法”;“老子的信徒們說老子本人即是以人身而永遠存在的上帝。老子的主要著作我們現在還有,它曾流傳到維也納,我曾親自在那里看到過。老子書中特別有一段重要的話常被引用:道沒有名字便是天與地的根源;它有名字便是宇宙的母親,人們帶著情欲只從它的不完全的狀況考察它;誰要想認識它,應該不帶情欲。”;“孔子的哲學只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里面我們不能獲得什么特殊的東西。西塞羅留下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豐富,而且更好。” “孔子哲學毫無出色之點,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 ---黑格爾《哲學史演講錄.中國哲學》
35.叔本華,德國著名哲學家:“《道德經》這是一種關于理性的學說,理性是宇宙的內在秩序,或萬物的固有法則,是太極,即高高在上的載著所有椽子,而且是在它們之上的頂梁”,“太極,實際上就是無所不在的世界心靈”,“理性是道,即路徑,也就是通向福祉,即通向擺脫世界及其痛苦的路徑,這條路徑的盡頭便是無所不在的心靈世界”,“《周易》術數與道非二本”,“道學是一種從客體出發的哲學體系,而儒學實際上是一種世俗的政治學說”
36.萊布尼茲,德國著名哲學家(他是較早接受老子思想影響的西方哲學家,早在17世紀,他從到過中國的傳教士那里了解了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化,他曾翻譯老子《道德經》,根據老子的陰陽學說提出二進制思想,開創了現代數理邏輯的雛形)他說:“這是一個宇宙最高的奧秘!”“中國人太偉大了,我要給太極陰陽八卦起一個西洋名字?辯證法?”
37.貝肯鮑爾,足球皇帝欣賞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了當時他最喜愛的格言。當他稱雄足壇后,仍不忘老子的忠告,“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他帶領德國隊奪得大力神杯后卻突然“隱退”,很多人表示不解。
在接受《明鏡》周刊采訪時,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幾十年來,老子的《道德經》一直放在他隨身攜帶的公文箱內。
38.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孔子、孟子對我的影響是大的,而老子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老子教導人們從肉體的生活轉向靈魂的生活。順應自然法則即生命,即智慧,即力量。我良好的精神狀態,歸功于閱讀老子。”
39.梅德韋杰夫,俄國總統:“得與忘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可應對當下金融危機”
40.歐永福,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授:“難以置信的一本書!”,他3年前首度將中國古籍老子《道德經》直接譯為希伯來文,3年來銷量近4000冊,讓他直呼難以置信。
41.卡普拉,美國學者驚奇地發現了道家哲理與高能物理現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學之道》中說:“中國的哲學思想,提供了能夠適應現代物理學新理論的一個哲學框架,中國哲學思想的‘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
42.“自由德意志青年”和“游鳥”,德國著名社團:“以老子為精神領袖,其行事一切以老子哲學為依歸,追求道家的境界。德國的青年深受組織的束縛,拘束自己的創造精神,因此現在要以老子為導師,追求自己的精神之權利和無條件的自由。”
43.泰晤士報,英國著名媒體:英國的一家小公司為了經營發展和協調內部關系,從老子《道德經》中獲取靈感,提出以人為本、以企業文化吸引人才的公司理念,在短短幾年之內盈利激增了200%,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44.披頭士,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英國搖滾樂隊:將老子《道德經》四十七章改編成歌曲《The Inner Light》
45.英國學者指出,市場經濟思想的真正鼻祖不應是英國人亞當.斯密,而是提出“無為而治”思想的中國老子,比如“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等等。
來源于:曉劉丨曉時光公眾號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