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
這個決定的背后,是中國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是中華文化魅力的廣泛傳播,更彰顯了世界各國對傳統文化的共同關注和尊重。
2024年春節即將到來,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請隨辛小湘一起來看一看中國“春節”在新時代的發展變遷,探究中華傳統民俗文化何以走向全球化與國際化。
一場文化拓疆 “走出去”后的“立起來”
決議的通過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多年來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和全球影響力的提升。即使從前沒有官方“蓋章”,春節其實也早就走出“國際范兒”,成為世界性節日了。
春節期間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慶祝的璀璨煙火點亮了夜空,帝國大廈樓頂的燈光交織著紅色和金色,斑斕驅逐了黑暗的肅靜。
澳大利亞悉尼港畔,煙花彈在歌劇院和海港大橋上空綻放,將整個夜空變成了浪漫的粉紫色。
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將全身都打上“中國紅”,舞龍舞獅的隊伍走上街頭,一直舞到凱旋門,沿街向各個商家拜年,獻上最誠摯的新春祝福。
……
異域多彩,燈籠映紅。每當春節前后,世界各國的大街小巷都能響起熱鬧喜慶的春節音樂,再貼上春聯窗花、掛起大紅燈籠,散發出溫暖、濃郁的中國年味兒。
美好的節日,總是寄托著美好的寓意。春節之所以為國外友人所接受和喜愛,除了因為能品嘗中國傳統美食、體驗傳統活動等富有吸引力的節日習俗外,還在于節日本身體現出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與向往,以及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也正是這種對未來與美好的追求精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體驗和感受傳統節日文化。
是中國智慧,也是全球共鳴。來自中國文化部外聯局的數據顯示,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毛里求斯、蘇里南等10余個國家已將春節定為當地法定節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戴兵大使表示,春節正式成為聯合國假日,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將有力促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積極體現聯合國倡導的多元、包容文化價值理念。
能讓春節成為國際節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日益增長的國家實力與魄力,在提高國際舞臺上的發言權的同時,還讓海外民眾有了更多接觸和了解春節文化的機會。
中國春節,已然成為世界性節日符號;中國,實現了文化向外的開疆拓土。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中國與世界相約“春節時刻”,在“中國紅”傳遞的喜慶中,一同擁抱春天的生機、躍動和希望,一道攜手并肩前行,共期美好未來。
一次價值轉場 當“傳統文化”轉身為“人文共同體”
中華傳統文化歷經千年歷史演變,創造出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節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不僅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日子,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
當地時間2022年1月2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水族館的潛水員進行水中舞獅和“財神”拜年表演,迎接中國春節。
當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站上世界舞臺,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它的價值內涵?如何將其轉化為一個更具現代意義的、全球化的人文共同體?
“實踐”與“人文”共鳴。文化的實踐性是檢驗其價值的試金石。可以說,中國推動春節成為聯合國假日,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務實行動,也是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現代“人文”價值上的具體化、實踐化。
“推廣”與“自薦”共話。聯合國大會將春節定為聯合國假日的這一決議,得到了聯合國會員國和聯合國秘書處工作人員的熱烈歡迎和踴躍支持。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春節成為聯合國假日后,將為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和理解提供更多機會和平臺。同時,中華傳統文化面對世界文明大潮,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毛遂自薦”主動適應世界舞臺的變化轉化,完成了“舊俗”不斷“活化”的華麗“轉身”。
“認同”與“融合”共情。從國際背景來看,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文化高度繁榮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化交流頻繁互動的時代,還是一個趨向于文化多元、并存與共生的時代。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將春節定為聯合國假日,這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也是對全球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
其實,不只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這些具有濃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征的節日,千百年來代代相傳,已牢牢植根于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土壤中,成為維系海內外華人認同感的重要紐帶。
文化向遠處延伸,價值往深處轉場。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是其深厚歷史底蘊的體現,也是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這種獨特的價值不僅在中華大地上生生不息,更在不斷地延展中影響著世界,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
一輪經濟前瞻“春天的假日”帶動“經濟的春天”
活力旺盛,增益全球。中國的農歷新年大有超越西方圣誕節之勢,成為全球最大的慶祝活動之一。
隨著春節獲得“聯合國假日”的合法身份,各方普遍預計,今年中國經濟恢復強勁增長勢頭良好,將持續釋放更多全球紅利。
今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宣布了2024年的節假日安排,其中最讓人興奮的無疑是春節的連休天數從7天增至8天。在新的安排中,除夕(2月9日)被明確為“彈性休假日”。官方鼓勵各單位結合帶薪年休假等制度,安排職工在除夕休息。這次假期延期不僅僅是讓人們好好放松一下那么簡單,它彰顯了政府對古老文化價值的尊重和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責任心。
在決定延長春節假期時,經濟因素是重要考量之一。
消費市場的全面激活。經過今年中秋和國慶8天長假的消費數據的呈現,可以看出長假期對消費的刺激是顯而易見的。根據統計數據,2023年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國內的旅游出行人數達到了8.26億,旅游消費收入更是高達7,534億元。與2022年相比,這兩個數字分別增長了71.3%和129.5%。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假期延長有助于刺激需求、經濟增長,同時也給消費市場注入了新動力。
提振經濟的全新可能。在歷經了諸多“黃金周”的實踐后,節假日期間爆發式的集中消費,對內需的拉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激發消費欲望,提高購買力,從而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假日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新潛能源。而如今,當春節變成一個世界性的節日后,內需不斷釋放,更大范圍的經濟繁榮景象將會接踵而至。
世界貿易的全民慶典。春節已經不再局限于特定族群,而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文化盛事。中國是許多國際品牌的重要市場,而春節期間的高峰期也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機遇。此外,春節期間的海外游客數量激增,也為當地旅游業和相關產業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因此,春節經濟的發展不僅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也為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像一顆神奇的能量石一樣,春節經濟的釋放將為全球市場注入無限活力,帶動世界經濟奔跑。
當紅燈籠高高掛起,當“春節紅”點亮全球,多元共生的局面一再上演,全世界都過中國年!
來源:新湘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