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球共濟’?!?0月11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集體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的外方嘉賓時指出,要以“同球共濟”的精神,凝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泛共識。
一字之新,意蘊深遠。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談到“同球共濟”:4月26日,在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提及人類面臨諸多共同挑戰時指出,“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我看現在需要‘同球共濟’”;6月28日,在出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時強調,“我們要以同球共濟精神珍愛和呵護地球,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生存的樂土”;此次會見國際友人再談“同球共濟”,強調“把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設成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大家庭”。
“國際挑戰的發展速度超過了我們解決這些挑戰的能力。危機正在相互作用,相互助長”,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期的警告令人心驚。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同球共濟”精神作為一種超越國界、超越種族的價值理念,對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同繁榮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要看到,“同球共濟”是一種胸懷天下的擔當,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全球化時代,在人類歷史中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全球性的挑戰,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孤立中實現繁榮發展;是一種以人為本的關懷,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還是抗擊疫情、消除貧困,都是為了人類福祉,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是一種創新發展的動力,在應對全球性的挑戰中,只有各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不斷創新思維、創新技術、創新合作,才能找到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
對于如何弘揚和踐行“同球共濟”精神,中國用實際行動給出了鮮明的答案,那就是風雨同舟,榮辱與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中國成立75周年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既是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又離不開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中國也以自身發展成就為世界創造了廣闊機遇,造福了各國人民。特別是面對全球動蕩與危機,中國從未袖手旁觀,而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為和平奔走,為發展努力,為解決人類面臨的種種難題貢獻力量。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世界歷史曲折前進的大邏輯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巴蚬矟本?,承載的不僅是中國兼濟天下的真誠愿望,而且是時代的呼喚,是各國人民共創未來的美好心愿。讓我們堅決向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等各種損害人類共同利益的行徑說“不”,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積極的行動,大力弘揚和踐行“同球共濟”精神,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識,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攜手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而努力奮斗!
來源:《新湘評論》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