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麥當勞中國官網發布《關于近期媒體報道的聲明》稱正積極配合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調查與核實對于涉事餐廳帶來的影響深表歉意。
5月13日,新京報曝出麥當勞鄭州卓越農聯餐廳和麥當勞濟南大學餐廳均存在篡改食品保質期標簽、使用過期食材、食物過了保存期依舊售賣以及偷工減料等問題。麥當勞鄭州卓越農聯餐廳,還存在炸油品質超標的情況。
過期食材換標簽續命
冷凍面包、半成品肉餅都是制作漢堡的必需品。通常情況下,這些經過冷凍處理的食材都需要提前解凍,從凍庫取出后就需要貼上時間條,標注解凍時間、可用時間和到期時間,等到食材到期后,需要丟棄處理。然而當遇到食材到期時,這兩家店,無論是經理還是員工都會選擇篡改時間而不是將食材廢棄。
記者在麥當勞鄭州卓越農聯餐廳臥底時發現,當他發現制作漢堡的面包過期,并報告給后廚老員工后,對方非但沒有處理掉食材,反而警告記者:“別吱聲,你只管做單,時間條的問題,不用管。”隨后,他將面包包裝袋上的時間條剪掉,并重新更換了一張。就這樣,本來在前一天晚上就要處理掉的食材,延長到了第二天下午2點。
類似的情況在麥當勞濟南大學餐廳也有發生,門店經理甚至直接參與其中,篡改到期食材的時間條。
內部標準做給“內部”看
除了使用到期食材制作漢堡之外,不少員工和經理在執行“第二保存期”等內部標準時,也常常大打折扣。
按照相關標準規定,已經炸制過的油炸食品理應放入保溫柜,如果20分鐘仍未出售,需要廢棄處理。但是記者發現,保溫柜雖然每天在用,但是從來沒用過計時功能。餐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領導檢查的時候才開,日常都不開。”
麥當勞濟南大學餐廳,員工為超期漢堡進行重新包裝。
更過分的是,不僅雞腿是提前炸制的,漢堡也是事先制作的,如果員工錯誤預估銷量,就會導致做好的漢堡賣不出去。而為了順利售出,老板通常會指揮員工更換包裝袋,再重新放一片芝士,換個面包后,就出餐給客人。
炸油用到近乎超標
眾所周知,烹炸油若用于反復炸制食物,會產生有害物質。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明確規定,食用油的極性組分數值超過27,就不能再繼續使用。而且大部分餐品都要經過炸制的麥當勞,對這一數值有更為嚴格的要求。麥當勞對員工的培訓課程中提到,在每天濾油之前,員工需要對炸油進行檢測,極性組分數值超過24,就要更換炸油。
然而在麥當勞鄭州卓越農聯餐廳后廚的炸區,油槽內的油已經變成了墨色,而且過濾后顏色仍然沒有直觀的改變。就算如此,值班經理在檢測極性組分數值后,并沒有要求更換。而當記者質疑為何不換油時,有員工解釋稱,可能是因為周六、日沒有人檢查,先用著。
記者隨后偷偷取樣并檢測發現,該樣品的極性組分數值為26.6。這意味著,這槽油已超過麥當勞規定的更換標準,差0.4就超過國標廢棄標準。
此外,偷工減料的情況也在兩家門店中存在。例如,需要8個雞蛋,但只要求用7個,員工稱:“炒熟了也看不出來。”菜單上要求20毫升的醬料,員工只用10毫升等。
來源:新京報、麥當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