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科普中國共同發布“2024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涉及食用鹽、牛奶、果蔬、咖啡、味精、預制菜等日常食品。
流言一:饅頭冷凍3天不能吃,因為會滋生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的最佳生長溫度為33—38攝氏度,適宜的產毒溫度為24—28攝氏度。饅頭在冷凍條件下保藏,不具備黃曲霉生長繁殖的條件,更不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
流言二:添加抗結劑亞鐵氰化鉀的食用鹽有毒,不能吃?
亞鐵氰化鹽(鉀、鈉、鈣)是國際上廣泛使用的食鹽抗結劑,日常烹飪溫度下不會分解。按相關標準在食用鹽中合理使用亞鐵氰化鉀是安全的。
流言三:常溫牛奶保質期長,是因為加了防腐劑?
常溫牛奶保質期的長短取決于牛奶的滅菌方式和包裝工藝等,一般采用超高溫瞬時滅菌方式可更徹底地殺滅微生物,再加上無菌包裝方式,無須冷藏和添加防腐劑就可以使牛奶長時間保存。
流言四:反季節果蔬會使用很多農藥,吃了有害健康?
反季節果蔬是通過一系列先進科學的農業栽培技術等手段種植的當季不能生產的果蔬產品。農藥病蟲害防治無論是使用在應季還是反季果蔬中,只要符合國家標準規定要求,都是安全的。
流言五:經常喝咖啡會導致貧血?
咖啡只影響非血紅素鐵(如谷物和蔬菜中的鐵),對血紅素鐵(如肉類中的鐵)無影響。合理膳食及食物的多樣性,可以保證充足的鐵吸收,喝咖啡并不會導致貧血。
流言六:生酮飲食能“餓死”癌細胞,幫助抗癌治療?
長期生酮飲食可能導致健康問題,如增加腎臟負擔和營養不良。癌癥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應盲目采用生酮飲食。
流言七:復原乳是“假牛奶”?
復原乳是指將干燥或者濃縮的乳制品與水按比例還原后獲得的乳液,是國際上普遍使用的乳制品原料,并非“假冒偽劣產品”,其同樣可以為人體提供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
流言八:味精是化工產品,對人體健康有害?
味精是以碳水化合物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制成,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味精對人體健康有害。
流言九:預制菜相當于隔夜菜?
預制菜不是隔夜菜,是經工業化預加工制成,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產品,其安全性有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范。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