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的一紙限制消費令,將沉寂已久的“核酸大王”張核子再次推上風口浪尖。與此同時,其旗下超過20家公司接連注銷,曾經號稱“檢測7億人”的核酸帝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土崩瓦解。
張核子及其創立的核子基因,曾是核酸檢測行業的“明星企業”。疫情期間,核子基因憑借核酸檢測業務迅速擴張,號稱累計為7億人提供檢測服務,業務版圖遍布全國。
然而,繁榮背后卻隱藏著諸多問題。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核子基因的基因鑒定業務就已遭到主管部門處罰。2020年涉足核酸檢測市場后,更是因謊報檢測結果、偽造醫學文書等問題,多次遭到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2022年,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將陽性結果誤錄為陰性,致使防疫工作陷入混亂,造成嚴重后果。濟南、深圳等地的分公司也因任用無資質人員、違規操作等問題被罰款。但即便如此,核子基因在2022年依舊密集注冊了16家核酸檢測機構,擴張速度令人驚嘆。這種無視規則、盲目擴張的行為,最終為其埋下了崩塌的伏筆。
隨著疫情的結束,核子基因的輝煌也逐漸落幕,業務走向下坡路。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圳核子基因對外投資的66家公司中,已有21家注銷。其中,8 家是在 2022 年以后注冊成立的,西安華先達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成立,僅5個月后,即 2024年3月便注銷,如此短暫的經營周期,折射出核子基因在業務調整中的倉促與無力。
在市場經濟中,規則與法律是維護公平競爭和社會福祉的基石,任何試圖逾越的行為,即便能在短期內獲取利益,卻終究無法逃脫市場規律與法律制裁的雙重審判。這不僅關乎企業的存續,更映射出社會對商業道德與公共責任的深刻期許。當企業將自身利益凌駕于公眾利益之上,損害的不僅是消費者的信任,更是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執筆人:吳佳琪 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疑案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