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第13次參加全國兩會。13年來,他提交的議案和建議超過了300件。今年,圍繞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數字經濟、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等重大議題,張天任計劃提交了多項議案和建議,其中包括建議制訂《低空空域管理法》、《人工智能管理法》兩項議案。
公開資料顯示,天能控股集團始創于1986年,家以電動輕型車動力電池業務為主,集電動特種車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3C電池、燃料電池等多品類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其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該集團旗下擁有天能動力(00819.HK)和天能股份(688819.SH)兩家上市公司。
建議制定《人工智能管理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能已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但人工智能在給經濟社會帶來巨大機遇和利益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經濟、道德倫理等問題。
張天任表示,“雖然我國已出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但該辦法僅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無法全面涵蓋人工智能領域的各類問題和應用場景,啟動立法研究并制定專門的綜合性法律勢在必行。為了確保人工智能行業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同時防范和應對可能出現的負面效應,建議制訂《人工智能管理法》?!?br />
他的具體方案是:以提高新質生產力,建設數字中國為目標,立法的主要內容應包括總則、人工智能研發管理、人工智能產品與服務管理、人工智能應用管理、責任劃分與保險制度、保障和監督、國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法律責任等。
此外,張天任還建議立法重點應關注以下幾方面。
一是建立完整的人工智能科技倫理規范體系,為人工智能產品研發設計人員制定道德規范和行為守則,構建人機協作的倫理框架,推動人工智能朝著通用、可信、負責任的方向發展。
二是要建立公開透明的人工智能監管體系,包括設立專門的人工智能監管機構或明確現有監管機構的職責加強對人工智能行業的監督檢查;著力提升人工智能模型技術及數據源的透明度,讓用戶能夠深入了解模型的運行機制,進而提升用戶對人工智能模型的信任度;制訂并嚴格落實人工智能備案制度,強化審查并定期評估。
三是要明確責任主體與責任承擔程度。根據不同的違法行為或損害后果,制定相應的責任承擔方式和程度。
四是要建立健全數據保護與安全機制,規范人工智能所收集數據的使用范圍,僅限于在授權范圍內用于特定的人工智能研發、優化和應用場景;建立數據共享審批機制,明確數據共享的條件和流程,確保數據接收方具備相應的數據保護能力,并簽訂嚴格的數據保護協議。
五是要鼓勵關鍵技術突破和重點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深度學習算法、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核心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突破技術瓶頸,提升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自主可控能力。
建議立法護航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也是張天任關心的方向。
近年來,我國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其中的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低空飛行活動,在農林作業、體育賽事、電力巡檢、公安執法等多個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為經濟結構優化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正式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發展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萬億元。
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低空空域管理方面的問題逐漸凸顯,現有的法規制度已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對此,張天任表示,制訂《低空空域管理法》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建議國家盡快研究制訂《低空空域管理法》?!?br />
“制訂《低空空域管理法》,有利于完善我國空域管理的法治體系,提升管理的科學性與規范性,也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同時對于加強低空安全管理、保障國防安全以及促進通用航空產業安全、有序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張天任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張天任認為,保障低空飛行安全是制定《低空空域管理法》的立法核心,無論是航空器的適航標準制定、飛行規則設定,還是人員資質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都應以確保低空活動不危及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公共安全為首要考量,最大程度降低各類安全風險,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構建穩固可靠的低空安全防護網。
為此,張天任建議,《低空空域管理法》的立法重點應關注四方面:一是要明確低空空域安全紅線;二是總結試點省份成功經驗,完善配套制度規范,避免各地 “盲目投資” 和 “低水平重復建設”;三是要構建低空空域管理體系,完善低空空域新基建,包括建設先進的空管系統、通信導航設施、監視雷達網絡以及通用機場和直升機起降點等基礎設施;四是要建立健全低空行業標準體系。
來源:財聯社
記者: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