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發聲支持頭部券商并購重組。
剛剛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到“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隨后,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表示“要加強行業機構內部治理,回歸本源,穩健發展,加快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11月3日,證監會再次發聲,將支持頭部券商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11月6日,券商股大漲,太平洋、方正證券、錦龍股份漲停。中金公司、第一創業、中國銀河漲超6%。
那么,在證監會表態之后,券商行業是否會迎來重組并購潮?誰又會來“扛旗”?
券業并購重組有望“加速度”
早在2019年11月底,證監會就曾提出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目標。在答復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案時證監會表示,為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證監會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第一條就是:“多渠道充實證券公司資本,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支持行業做優做強。”
彼時,受此消息影響,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國金證券與國聯證券先后傳出并購傳聞從而帶動股價大漲,之后則以各自公告辟謠結束傳言。
那么,這一次證監會的表態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中信證券表示,證監會明確表示將支持頭部證券公司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從證券行業過往并購案例觀察,中小券商被并購的價值在于客戶市場和業務團隊。但需關注并購過程中的治理結構局限性和文化兼容性。建議關注當前同一股東控制下的證券公司的并購可能性。
方正證券認為,過往券業并購預期多而落地少,當前供需兩端催化下有望提速。當前供需兩端催化下、券業并購案例有望在未來1-2年內集中兌現并持續增加。除民生證券+國聯證券、華創證券+太平洋證券等同業競爭案例外,未來并購案例有望持續增加。
銀河證券指出,頭部券商并購重組將會以何種方式進行,將成為資本市場的重大事件,相關券商概念股或將受到市場重點關注,但在具體措施還未出臺之前,也要注意其可能的風險。最近幾年以來,證券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小券商紛紛尋找破局之路,行業整合的潮流在過去幾年里一直有存在,從歷史經驗來看,合并之后的券商往往能夠擁有更全面綜合的展業優勢,這次證監會的大動作將會對證券行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有分析師表示:“預計后續還將不斷有政策出臺。”
券商估值處于相對低位
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11月6日,券商板塊市盈率22倍,近五年平均值24.26倍,中位數22.18倍,目前估值基本處于相對低位。
東方證券非銀分析師表示,通過外生并購、頭部券商強強聯合的方式是打造航母級券商的捷徑,也將助推我國證券行業快速做大做強,快速提升資本市場直融功能與系統重要性。
浙商證券表示,當前我國頭部券商與國外券商的規模仍有較大差距,從三季報數據來看,中信證券營收、歸母凈利潤、總資產規模分別為458億元、164億元、14128億元,高盛分別為345、65、15770億美元,兩者體量差顯著。為了支持頭部券商做優做強,后續在其業務發展、外延擴張等方面或將繼續推出積極政策。
為強化分類監管,拓展優質證券公司資本空間,證監會擬適當調整連續三年分類評價居前的證券公司的風險資本準備調整系數和表內外資產總額折算系數。分類評級為A類的公司可以享受到更多資本放松的優惠。
以2019-2021年的評級結果作為參考,連續三年在AA級以上(含)的券商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平安證券等,是潛在的受益程度較高的對象。
西部證券分析師雒雅梅認為,部分頭部高評級券商因客需類業務快速發展,凈穩定資金率和資本杠桿率相對承壓,有望受益于本次計算標準優化,提升資本使用效率,打開ROE上行空間。
平安證券指出,三季度以來市場交投情緒整體較為低迷,券商業績短期承壓。但長期來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再次明確資本市場對于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券商肩負著連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重要使命,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有較大提升空間。頭部券商綜合服務能力和專業能力領先,看好頭部券商長期成長空間,建議關注中信證券、華泰證券。
來源:界面財經 (記者 陳靖)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