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第五屆外灘金融峰會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接受財經雜志專訪時表示,如果房價大幅下跌,最吃虧的是普通老百姓。
房價大幅下跌,普通老百姓最吃虧
張曉晶稱,很多中低收入家庭可能會覺得房價下跌以后就能買得起房 了,他們是從個人角度來看問題。數據顯示,中國房產財富占居民財富的比重,城鎮大概是60%-70%。高收入家庭有更多的商業財富和其他財富,包括海外財富。
所以房價下跌以后,對高收入家庭幾乎沒有影響。但對于房產價值占所有財富價值比重達到百分之六、七十的家庭,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損失就很大。
從國際經驗看,OECD國家經驗顯示,如果房價下跌到0,貧富差距實際上是擴大的,基尼系數大概是從0.66上升到0.82左右,變成了過去的1.24倍。
張曉晶指出,如今住房擁有率已經非常高,那些擁有房子的中等收入家庭,包括收入水平低一些的家庭,他們將面臨的就是財富縮水。
居民部門為什么資產負債表衰退,也不愿意去消費了?張曉晶分析,就是因為受到資產縮水的巨大沖擊,而資產縮水就是房價下跌造成的。他認為,防止財富縮水最好的辦法是保證房地產的平穩發展。
我們一定會繼續蓋房子,新市民需要保障性住房
張曉晶認為,住房總量過剩這個概念意義不大,將人口流出地區的住房面積加總是不妥的。“把不同質的住房面積加到一塊,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帶來誤導:房子這么多,人均面積這么高,為什么還要建房呢?但是即便是出來打工的農民工,有幾個人要回老家去?如果不回去,他在老家的房是沒有價值的。”
張曉晶稱,從區域發展角度,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群、都市圈、增長級,這些地方是缺房子的。“不是說現在人均住房面積這么高,就不要蓋房子了,我們一定還會繼續蓋房,要在人口流入地區來布局。”
基于以上,張曉晶強調,新市民、農民工是非常缺房子,保障性住房供應尤為重要。這一塊兒供給應該主要由政府來做,也能夠促進房地產的投資。
建議加大對房地產的支持力度,大型央企可以挺身而出
張曉晶稱,民營房企現在面臨很大的困難,但從全國來講,房地產還是有得做的。建議政府要想辦法穩住市場,比如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政府收儲一些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等。一些大型央企,也可以挺身而出開展類似工作。如果不穩定民營房企,讓他們一個個倒下去,是非常危險的。
張曉晶認為,房地產跟別的不一樣,它是無處不在的,牽一發動全身的,所以對房地產應該更加高度重視。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除了已經在做的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認房不認貸”外,還應該加大力支持力度,甚至采取救市的力度。
來源:金融界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