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官方微信公眾號10月10日晚發布消息稱,人民銀行著力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提高征信服務質量,保障信息主體權益,推動我國征信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銀行堅持“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發展模式,逐步構建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市場化征信機構協同發展、互相補充的發展格局。
由央行主導建設的央行征信系統,立足全國范圍內個人和企業信貸信息全面共享應用,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收集信貸信息種類最全的征信系統。截至2022年8月末,個人征信系統接入金融機構4081家,收錄11.5億自然人信息,日均提供查詢1084.4萬次;企業征信系統接入金融機構3811家,收錄9874.6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信息,日均提供查詢服務27.3萬次。向央行征信系統查詢信用報告已成為金融機構信貸業務的必要環節。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信用信息指數評估中,數據庫為主要考評對象,我國在此項上已連續五年獲得滿分,位居世界前列。
人民銀行按照“第三方獨立性、客觀公正性、個人隱私權益保護”原則發展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人民銀行先后批設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和樸道征信有限公司2家個人征信機構。截至2022年8月末,百行征信、樸道征信分別覆蓋4.96億人、1.57億人,提供服務38.59億次、10.13億次,實現個人非貸海量替代數據全面共享應用。
按照“有穩定數據來源、有先進信息處理技術、有明確市場需求”的原則,人民銀行依法為企業征信機構辦理備案。截至2022年8月末,在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136家,已實現企業注冊登記等公開信息的全覆蓋,僅2022年前8個月累計提供信用評分、反欺詐、企業畫像、聯合建模、決策支持等征信產品征信服務就達52億次。
截至2022年8月末,全國備案評級機構55家,標普、惠譽等知名外資評級機構以獨資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在“引進來”的同時,我國本土信用評級機構也在逐步“走出去”,提高了國際影響力,已形成以大型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為主、小型信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為輔,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評級市場架構,評級市場總體實力不斷提升。
此外,人民銀行堅決保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把服務小微企業融資作為征信服務的重點,將進一步建設完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征信服務。
北京日報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