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一號文件《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全文發布。
《實施意見》共分七個部分、31條,并首次提出實施“五千工程”,即千萬畝農田產能提升工程、千村美麗示范建設工程、千億優勢特色產業升級工程、千萬農戶增收共富工程、千鎮萬村治理效能提檔工程。
根據《實施意見》,湖南將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以“五千工程”為抓手,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建設“和美湘村”,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譜寫加快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三農”篇章。
湖南糧食面積將穩定在7135萬畝以上
今年,湖南省將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7135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615億斤左右。
湖南省將通過深入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聚焦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目標。守好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提升縣域經濟和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擴面提質、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三項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譜寫加快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三農”篇章。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00萬畝
今年,湖南省將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00萬畝。
今年,湖南省通過適當提高投資補助標準,繼續推進“投貸聯動”等投融資模式創新,力爭完成畝均投資超過3000元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00萬畝以上。同時,持續實施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三年行動,暢通農田水網,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
中央財政銜接資金逾六成用于產業幫扶
今年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于幫扶產業發展的比例要達到60%以上,確保湖南省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達232.5萬人以上,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產業和就業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關鍵。今年,湖南省通過建立“以獎代補”“以效定補”等激勵機制,繼續支持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示范園區和重點產業項目。就業方面,大力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深化跨省勞務協作,統籌用好幫扶車間、公益崗位、以工代賑項目等就近就地就業渠道。
“五千工程”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今年,湖南省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明確提出實施“五千工程”,推動“三農”工作邁上新臺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五千工程”即實施千萬畝農田產能提升、千村美麗示范建設、千億優勢特色產業升級、千萬農戶增收共富、千鎮萬村治理效能提檔工程。
湖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
近年來,湖南農民增收總體態勢良好,2023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2萬元。
今年,湖南省將繼續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重點,通過產業、就業、創業方面協同發力,幫助農民持續增收。
這份重磅文件將給“三農”工作帶來哪些具體利好?
一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1全力抓好糧食生產
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35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615億斤左右。支持新(改)建集中育秧設施1800萬平方米,發展集中育秧1350萬畝。
2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
發展油菜面積2255萬畝,抓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擴大肉類加工和外銷,生豬出欄量保持在6000萬頭左右。
3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
深入推行“田長制”,實現全省耕地保護“一張圖”管理。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堅持“以補定占”。有力推動重大項目臨時用地及時復墾,分類穩妥開展違規占用耕地整改復耕。
4加快農田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實施千萬畝農田產能提升工程,推進高標準農田新建136萬畝、改造提升164萬畝。恢復2.7萬處農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暢通2500公里“中梗阻”渠道,提升64.8萬畝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
5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力爭全省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覆蓋率達到70%以上。開展“千員帶萬社”行動,高標準推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示范建設。
6健全糧食安全保障機制
糧食生產相關轉移支付資金按規定向產糧大縣適度傾斜。加快省級儲備糧統一承儲機制改革,提升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
二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7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
加快推動防止返貧監測與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互聯互通。
8持續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
實施防止返貧“五有”產業幫扶行動、“萬企興萬村”行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力爭全省脫貧人口、監測對象、易地搬遷脫貧人口收入增速分別高于當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個、3個、3個百分點。
9加大對重點地區幫扶支持力度
支持15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跨越發展,實施一批補短板項目,做大做強共建園區。
三提升縣域經濟和鄉村產業發展水平
10做強做優做大縣域經濟
因地制宜發展“一主一特”縣域產業,支持發展就業帶動力強、財稅貢獻度高的產業。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將城鎮常住人口全部納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圍。推進縣域經濟爭先進位行動。
11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
大力實施千億優勢特色產業升級工程,建設北緯28°水果產業帶。打造“三湘四水·相約湘村”鄉村旅游品牌。
12推進農產品加工主體培育行動
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資,引導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組建大型農業企業集團,新認定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00家左右。規范發展湘菜預制菜產業。
13強化農產品產銷對接
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推動知名電商平臺下沉。支持永州市建設蔬菜出口基地。
14開展返鄉創業和農民增收促進行動
大力實施千萬農戶增收共富工程。力爭全年新增返鄉創業經營主體達到20萬戶以上。探索放開農村落戶限制。深入開展惠農補貼資金監督檢查三年行動。
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擴面提質
15增強鄉村規劃引領效能
以縣域為單位,圍繞“和美湘村”建設統籌開展村莊規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耕地整改恢復工作。堅持“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投入”。
16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
大力實施千村美麗示范建設工程,建設300個以上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分類梯次推進7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整治。
17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
推動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63%。加強重點村鎮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規劃建設。抓好2.6萬公里農村公路安防設施建設。
18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
完成350所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100所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建設。建設一批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新建或改擴建一批區域性中心敬老院。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
19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扎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加強養殖業污染防治,推進洞庭湖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攻堅行動,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整縣推進項目。
五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20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大力實施千鎮萬村治理效能提檔工程。開展鄉鎮黨政正職全覆蓋培訓和農村黨員進黨校集中輪訓。加大編制資源向鄉鎮傾斜力度,縣以上機關一般不得從鄉鎮借調工作人員。
21繁榮發展鄉村文化
推廣“湘妹子能量家園”積分制模式。推進高額彩禮、大操大辦、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
22建設平安鄉村
全面深化“一村一輔警”機制。推進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加強電信網絡詐騙宣傳防范。開展農村主題普法活動,推動村(居)法律顧問工作有效覆蓋。
六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
23推進種業科技創新行動
推進岳麓山實驗室全面建成、實體化運行,加強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建設。
24強化農業設施化機械化支撐
深入開展農機領域“智賦萬企”行動,大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加快高精度北斗智能終端在農業生產領域應用。
25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開展“湘才鄉連”專家服務鄉村振興活動,加強科技小院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實行醫療衛生人員“縣管鄉用、鄉聘村用”。
26深入推進農村重點領域改革
大力推廣應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探索“小田改大田”等做法。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27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激勵機制。深入實施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提質增效行動。有序推進村(居)民委員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村社分賬”試點。
七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28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體制機制
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要落實“四下基層”制度,深入開展“走找想促”活動,推動解決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29強化工作推進機制
各地各部門要圍繞高質量實施“五千工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細化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加強全過程跟蹤問效,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合力。
30完善投入保障機制
堅持將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落實土地出讓收入支農政策,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31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積極性
采取以工代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方式,引導村民建設家鄉,以鄉情為紐帶吸引凝聚各方人士參與鄉村振興。將農民參與情況作為鄉村振興工作評價的重要方面。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