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廣泛應用,用戶數量不斷增長,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與樂趣的同時,網絡的另一端可能正有不法分子伺機而動,布下網絡騙局,嚴重威脅用戶財產安全,給用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河北金融監管局發布2024年第8期消費者風險提示:提高防范意識,警惕新型網絡騙局。
一、案情簡介
近日,李阿姨接到自稱“抖音客服”電話,聲稱她曾在抖音平臺簽署過一項每月扣費業務,如無需使用可以協助其取消。李阿姨一聽有點著急,不知是否自己無意中錯點而開通了什么業務,急忙詢問是否已經扣費,如何取消?隨后,李阿姨在所謂“客服人員”的提示下登錄“官方網站”一一輸入銀行卡號、支付密碼及驗證碼等相關信息。不料一番操作下來,李阿姨銀行賬戶上的40余萬元陸續被轉出,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立即向警方求助。
二、案例解析
案例中,詐騙分子巧妙利用了被害人的恐慌心理和對抖音客服的信任。他們準確抓住了李阿姨擔心每月扣費造成經濟損失的心理,制造緊張和焦慮的氛圍,讓李阿姨急于解決問題,無暇冷靜思考和辨別真偽,以幫忙取消服務為幌子,誘導她提供了關鍵的銀行卡信息。而李阿姨由于缺乏防范意識,沒有意識到隨意透露銀行卡、密碼和驗證碼的嚴重后果,從而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
三、風險提示
(一)陌生來電需警惕,莫因慌張入騙局。在日常生活中,對于陌生來電需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聲稱來自知名平臺客服、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的電話。詐騙分子往往利用各種手段偽裝成合法機構的工作人員,以獲取受害人的信任。在接到此類電話時,務必保持冷靜和警惕。不要被對方的話語所左右,尤其是涉及到個人財產和重要信息時,更要提高警惕,分析辨別。
(二)個人信息是關鍵,嚴守秘密保安全。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如同財產鑰匙,切勿在未經核實對方身份和意圖的情況下輕易透露。即使對方聲稱是為了幫助解決問題、辦理業務或提供優惠,也不能放松警惕。要牢記,任何正規機構都不會在電話或網絡中索要此類關鍵信息。
(三)客服真假要分清,正規渠道去求證。若對客服身份存疑,應通過公開的官方網站、官方客服電話等正規渠道進行核實。不要輕信來電或短信中的聯系方式,一旦察覺可能遭遇詐騙,或者已經向對方提供了個人信息和資金,應立即停止與對方的一切交流,并盡快撥打報警電話,詳細陳述事情經過和提供相關證據,同時,也要及時聯系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采取緊急措施保護賬戶及資金安全。
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