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僅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表現,也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今年以來,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通報的4批12起典型問題中,就有一批這樣的問題。
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通報,甘肅省天水市盲目舉債上馬“有軌電車”項目造成巨大資金浪費。
2018年以來,天水市通過PPP模式,規劃投融資90億元建設“有軌電車”一期和二期工程。2020年5月1日,一期工程建成并正式運營。同年11月,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并同步實施羲皇大道提升改造工程,計劃3年建成。
到2024年1月通報時,由于資金投入不到位,二期工程實際進度僅過半,“有軌電車”這一“民心”工程成了建也沒錢建、拆也不能拆的“鬧心”工程。
一期工程運營以來,年運載乘客僅約80萬人次,收入160萬元,年運營成本約4000萬元,運營虧空主要來自財政補貼和運營主體自籌。同時,由于未考慮沿線河道蓄水問題,導致一期工程存在潛在地質風險,二期工程及羲皇大道提升改造進展緩慢造成交通擁堵,給群眾出行和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
農家書屋不實用,好政策走樣變形
除了盲目舉債上項目之外,有的地方和單位開展工作顧“面子”不顧“里子”、重形式輕實效,讓好政策走樣變形。
近年來,遼寧省阜新市投入資金建設農家書屋600余個,這些書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鞏固基層思想文化陣地的作用,但也存在脫離實際需求、管理維護等配套機制不健全、圖書種類偏少以及圖書配備的針對性、適用性與農民實際生產生活存在差距等問題。
在當前信息化快速發展形勢下,農民群眾獲取信息方式更加多元,書屋實際利用率越來越低,客觀上造成資金使用浪費。
水土保持核心區不顧缺水,實際硬造“水田”
從通報的問題看,還有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不顧客觀實際,蠻干硬干,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犧牲長遠發展等問題。
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通報,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在水土保持核心區搞“挖山造田”。
龍巖市長汀縣在原重點水土流失區、現水土保持核心區組織實施耕地、山林開發項目,通過劈山、平山“造田”,將地勢陡峭、缺少水源、沙化嚴重的山坡開發成梯田,不顧缺水實際硬造“水田”。在“挖山造田”的帶動下,當地連續22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并經常超額完成指標,但部分新造田塊耕種困難、缺水拋荒,有的山林開發項目爛尾、植被破壞,在水土流失治理尚未成功時,可能引起二次水土流失。
旱改水項目亂鋪,攤子衍生問題多
此外,還有的地方和單位在組織實施項目過程中,沒有因地制宜做決策,而是單純追求某項具體指標亂鋪攤子,帶來了一系列隱患問題。
近年來,廣西部分地方過度追求耕地指標交易價格較高的水田指標,不顧缺水實際引入社會資本實施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有的市計劃實施總面積28萬畝,有的市立項530多個,還有的縣將其作為“一號工程”,16家企業同時開工建設,動工面積達8.9萬畝。
在大規模實施下,部分旱改水項目因后期監管不到位、灌溉水源難以保障等,有的已經復種旱地作物,有的棄耕、棄收、撂荒,甚至個別挖塘養殖,出現“非農化”“非糧化”情況。
截至2023年6月,廣西有101個旱改水項目被自然資源部標記退回,核減水田指標面積約4.71萬畝。同時,由于水田指標快速增加以及指標交易市場降溫,造成指標交易難、企業回款慢,有的縣發生欠租欠薪欠債等衍生問題。
如何糾治“形象工程”與“政績工程”
如何認定和處理這種所謂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類似這樣的行為如何糾治?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洪向華:“政績工程”擠占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資金,加重了人民群眾的負擔。“形象工程”勞民傷財,帶來很多負面效果。
不論“政績工程”還是“形象工程”,根源都在于某些領導干部沒有把高質量發展理念貫徹到實際工作當中。
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事業觀,同時要完善高質量發展考核機制,加強執紀問責。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