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決定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春節前,在全國法院部署開展治理欠薪冬季專項行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小榮提出,人民法院要切實做好歲末年初欠薪案件審判執行工作,依法及時、有力保障農民工權益,讓農民工高高興興回家過年。
最高法要求,各級法院要全面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落實欠薪案件綠色通道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以工程建設等領域特別是政府、國企項目為重點,加大涉欠薪案件審判執行力度,綜合運用調解、和解、督促履行、強制執行等手段,推動生效裁判履行到位,確保已經執行的案款在春節前順利發放,及時兌現農民工勝訴權益。開展集中打擊惡意欠薪攻堅行動,做到有案必查、有罪必懲,形成有力震懾;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犯罪的,依法快速審判,嚴厲打擊。同時,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被告人認罪悔罪,積極籌措資金支付拖欠勞動報酬,獲得被害人諒解的,依法從寬處罰。
新就業形態是重要的就業“蓄水池”,也引發全社會對勞動權益保障和社會秩序管理的廣泛關注。最高法提出,人民法院既要依法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又要依法促進平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依法審理涉新就業形態社會保險糾紛案件,落實社保政策,推動、引導、支持企業和新業態勞動者依法參加相應社會保險。依法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促進平臺企業通過購買人身意外險、雇主責任險等商業保險,提升新業態勞動者保障水平。妥善審理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依法合理認定各方責任,推動平臺企業適用遵守交通規則等社會秩序的算法和規章制度,強化外賣快遞從業人員遵守交通規則的法治意識。依法支持勞動者主張因算法不合理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推動勞動管理算法符合日常生活經驗、符合公序良俗。依法支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健全農民工和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擴大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范圍,共筑職業安全“防護網”。
此外,遵循自愿原則,人民法院依法開展訴前調解、訴訟調解,應調盡調,促進勞動糾紛實質化解;堅持當判則判,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及時依法受理、裁判,堅決防止強迫調解、久調不決。抓好建筑業、制造業、房地產業等行業領域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資源,推動勞動爭議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