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觀財報|京城股份及兩任董事長等被警示:業績預告不準,更正不及時
因業績預告信息披露不準確等,京城股份及兩任董事長等被監管警示。
上交所指出,經查明,2023年1月31日,京城股份披露2022年年度業績預盈預告,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歸母凈利潤)約為2430萬元到244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下稱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30萬元到40萬元。
公告顯示,京城股份2022年年度業績預計實現扭虧為盈主要是由于公司完成收購青島北洋天青數聯智能有限公司(下稱北洋天青)80%股權項目,北洋天青被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改善公司業績,不存在影響本次業績預告內容準確性的不確定因素。
2023年3月4日,京城股份披露業績預告更正公告稱,經財務部門再次測算,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820萬元到1950萬元,預計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610萬元到-480萬元。業績預告更正的原因系隨著工作的推進,結合業務實際情況,公司對部分存貨補提了存貨跌價準備金額、調整了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金額。
2023年3月31日,公司披露2022年年報,實現歸母凈利潤1830.24萬元,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485.99萬元。
上交所表示,公司年度業績是投資者關注的重大事項,可能對公司股價及投資者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公司理應根據會計準則要求,充分考慮可能影響當期業績的情形,確保業績預告的準確性。但公司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實際業績與預告金額存在較大差異,歸母凈利潤的差異幅度為24.68%,且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的盈虧性質發生變化,由盈利轉為虧損,影響了投資者的合理預期。同時,公司遲至2023年3月4日才發布業績預告更正公告,更正公告披露不及時。
綜上,京城股份業績預告信息披露不準確,更正公告披露不及時,上述行為違反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修訂)》(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第2.1.1條、第2.1.4條、第2.1.5條、第5.1.4條、第5.1.5條等有關規定。
京城股份時任董事長王軍作為公司主要負責人和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時任總經理李俊杰作為公司經營管理主要人員,董事會秘書欒杰作為信息披露事務具體負責人,時任總會計師馮永梅作為財務事項具體負責人,時任獨立董事兼審計委員會召集人熊建輝作為財務會計事項的主要督導人員,未能勤勉盡責,對公司的違規行為負有責任,違反了《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第4.3.1條、第4.3.5條、第4.3.8條、第4.4.2條、第5.1.10條等規定以及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聲明及承諾書》中做出的承諾。
上交所還稱,考慮到公司預告業績與實際業績的差異主要涉及扣非后歸母凈利潤,歸母凈利潤的預告業績與實際業績差異較小,可酌情予以考慮。
鑒于上述違規事實和情節,上交所做出如下監管措施決定:對京城股份及時任董事長王軍、時任總經理李俊杰、時任董事會秘書欒杰、時任總會計師馮永梅、時任獨立董事兼審計委員會召集人熊建輝予以監管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4月29日京城股份公告,王軍由于工作變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及召集人、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與此同時,李俊杰因工作變動,申請辭去京城股份總經理及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隨后獲推選為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京城股份法定代表人也相應變更為李俊杰。
京城股份官網介紹,公司前身為北人印刷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唯一上市平臺。公司1993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H股上市,199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
4月29日,京城股份披露2023年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2.75億元,同比下降1.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575.63萬元。
二級市場上,5月10日京城股份小幅低開后震蕩,收漲0.18%報11.44元。
來源:中新經緯APP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