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現百萬罰單!因涉“六宗罪”,1.7萬億徽商銀行被重罰431萬元;一季度銀行罰沒金額創新高達6.27億元,合規審慎經營成重點
又有銀行收到巨額罰單!
2023年開年,銀行業強監管態勢可謂繼續延續。從三大監管機構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一季度開出的罰單數量來看,較去年同期下降超三成;但值得注意的是,罰沒金額卻出現了小幅上升,有罰單 “大額化”趨勢。近日,徽商銀行就在強監管態勢下被重罰431萬元。
根據罰單,該行未按規定開展客戶身份識別、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是主要案由。另外,該行四名相關負責人也被罰款1-3萬元不等。
此前,徽商銀行第三任董事長被逮捕一事頗受業界關注。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個夏天,對于徽商銀行而言著實有點鬧心。
截至一季度末,該行資產總值穩健擴表至1.69萬億元,凈利潤實現43.89億元,同比增加9.83%。不過現在看來,在抓業績的同時,加強內控管理水平也是同等要事。
因涉“六宗罪”
徽商銀行被重罰431萬元
近日,人民銀行合肥支行披露的罰單顯示,徽商銀行收到高達431.33萬元的巨額罰單。
具體來看,徽商銀行違規行為主要包括:未按規定開展持續的客戶身份識別;未按規定開展重新的客戶身份識別;未按規定開展客戶風險等級劃分工作;未按規定對高風險客戶采取強化盡職調查;未按規定對異常交易進行人工分析、識別,排除理由不合理,或可疑交易報告理由不完整;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
此外,時任徽商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劉俊對徽商銀行未按規定對3戶非自然人客戶開展客戶身份持續識別等3項違法違規行為負責,被罰款2.73萬元。
時任徽商銀行零售銀行部副總經理陳軍對徽商銀行未按規定對19戶自然人客戶開展客戶身份持續識別等等3項違法違規行為負責,被罰款3萬元。
時任徽商銀行合規部總經理助理朱佳對徽商銀行未按規定開展客戶風險等級劃分工作等3項違法違規行為負責,被罰款3萬元。
時任徽商銀行運營管理部資深經理劉麗群對徽商銀行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違法違規行為負責,被罰款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徽商銀行的煩心事絕非僅此。此前5月23日,安徽省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李宏鳴決定逮捕的消息,被多家媒體爭相報道。
據悉,李宏鳴曾任徽商銀行第三任董事長。檢察機關審查逮捕時認定,李宏鳴利用擔任黃山市市長、宿州市市委書記、徽商銀行董事長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賄賂,數額特別巨大;在任徽商銀行董事長期間,濫用職權造成國有財產嚴重損失。
三任董事長相繼落馬,一時讓徽商銀行這個H股老大哥處于風頭浪尖。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雖然截至一季度末,該行資產總值穩健擴表至1.69萬億元,凈利潤實現43.89億元,同比增加9.83%。不過現在看來,在業績提振的同時,加強內控管理水平也是同等要事。
罰單 “大額化”趨勢初顯
一季度罰沒金額6.27億元創新高
事實上,據觀察,今年以來百萬級罰單頻現。
來看一組數據,2023年一季度,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三大監管機構針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共下發罰單836張,罰沒金額共計約6.27億元。
就罰單數量上而言,雖然較去年同期下降超三成,但罰沒金額卻較2022年同期上升11.52%,超去年各季度罰沒金額,創季度新高。百萬元以上大額罰單的罰沒金額較2022年同期也大幅上升。2023年第一季度大額罰單罰沒金額高達49,625萬元。
另外,政策方面,《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在內的等多項監管新規也于2023年第一季度發布。
因此在逐漸完善的金融監管框架、多變的市場環境之下,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及時研判監管變化與政策導向,推進從“被動合規”到“主動管理”的合規轉型,在各業務和管理領域落實審慎經營規則,在機構和員工層面落實行為監管要求,持續強化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來源:金融界(作者:旺旺)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