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加強!23家銀行半年收282張罰單,小微貸、房貸成違規高發區
從上半年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原銀保監會)開出的罰單來看,國有行罰單數量多,股份行罰沒總額高,貸款領域問題占比大。其中,小微貸、房貸領域成為銀行違法違規被處罰的高發區。
銀行監管持續強化!截至6月27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開的行政處罰情況獲悉,23家銀行(包括分支機構)今年以來收到282張罰單,罰沒金額達6.48億元。
整體來看,國有行罰單數量多,股份行罰沒總額高,貸款領域問題占比大。其中,小微貸、房貸領域成為銀行違法違規被處罰的高發區,“小微企業貸款統計數據不真實”“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向房地產領域”等違法違規情形多次被提及。
國有行罰單多 股份行罰金高
經記者梳理統計,上半年有23家銀行共收到282張罰單,分別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級和省局本級機關開出。從受到處罰的銀行類型來看,國有行和政策行包攬了大部分的罰單。國有六家銀行規模大、分支銀行數量多,也是所有銀行類型中收到罰單數量最多的,共有149張。其中,工商銀行收到47張罰單,是國有銀行中最多的,主要涉及住房貸款的發放和管理不審慎等違法違規情形。
股份行共收到111張罰單,占罰單總數的39%。其中,民生銀行被罰的次數最多,機構和個人共計收到24張罰單,受處罰的領域同樣與貸款管理相關,種類主要涉及房貸和小微企業貸款方面。
(各類銀行今年以來罰單數量統計表 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罰單信息 截至2023年6月27日 李若菡制表)
從銀行機構罰沒的金額來看,今年以來,23家銀行(包括分支機構及個人)共計罰沒約6.48億元。股份制銀行雖然不是收到罰單數量最多的,卻是被罰沒金額最高的,約有31832.14萬元。
其中,最大的一張罰單由總局機關開出。2月16日,民生銀行因小微貸款挪用、統計數據不真實等14項違規受到處罰,總行和分行共計罰款897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2462萬元。另一張高達5967.8萬元的罰單同樣開給了民生銀行,因其早前的票據業務問題。
國有銀行罰沒金額總數位居第二,為27609.17萬元,最大的一張罰單由總局機關開給建設銀行,因“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制度與監管規定不符”“貸款審查嚴重不盡職、違規辦理虛假按揭貸款”“違規收取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費用”等三十八項問題被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總行和分支機構合計罰沒19891.56萬元,這也是近半年來銀行罰單中數額最大的一筆。
城商行和農商行共計罰沒5175.8萬元,主要罰自北京銀行。6月16日,北京銀行因小微企業劃型不準確、房地產類業務違規、貸款及投資業務管理不到位等14項問題被要求責令改正,并處以483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各類銀行今年以來罰款金額統計表 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罰單信息 截至2023年6月27日 李若菡制表)
小微貸、房貸領域成“重災區”
從銀行被罰的緣由來看,主要涉及公司管理問題、業務誤導行為、信貸業務不審慎等。記者在梳理過程中發現,信貸業務操作和管理的不規范仍是銀行違法違規的重災區,相關罰單數量高居首位。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總局和省局本級開出的282張罰單中,涉及貸款問題的罰單高達182張,占總數的65%。
從具體問題看,總局開出的16張罰單中,“小微貸款”這一關鍵詞高頻出現,如“小微企業貸款統計數據不真實”“小微企業貸款資金被挪用于房地產領域”“違反監管規定向小微企業客戶收取承諾費、咨詢費”等違法違規情形被多次提及。
此外,房地產領域的相關業務也是違法違規的高發地帶,涉及房貸等業務問題的罰單共有61張。在省局本級開出的266張罰單中,諸如“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向房地產領域”“個人貸款支付管理與控制不到位,貸款資金被挪用,部分進入房地產領域或用于投資”“貸后管理不盡職”“貸款‘三查’問題不盡職”等字眼也多次出現。
“由于銀行主要以貸款業務為主,貸款罰單占比高是合理的現象?!鄙虾ν饨涃Q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鐘輝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指出,“小微企業貸款方面的問題相對復雜。從監管的角度來說,小微企業貸款的需求和銀行對風險的控制之間存在不匹配的問題,因此就出現一些本應面向小微企業貸款,但資金并未流向小微企業的現象。房貸領域的問題多,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房貸審核要求較高,而全社會購房需求大,部分購房者并不滿足貸款條件,因此出現違規問題的概率也較大。”
此外,針對銀行貸款問題高發的情況,鐘輝勇還表示,“從監管的角度來說,可以利用大數據對每筆貸款資金的真實流向進行跟蹤、加強監管;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可以加強對小微貸款等業務的真實性審核,保持并加強貸后的跟蹤和反饋,這樣可以盡量避免貸款被挪用等現象?!?/span>
來源:金融界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