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間,上交所集中向3家上市公司及相關高管開出“罰單”,涉及事項均為業績披露方面的不準確問題。
其中,*ST目藥(600671.SH)、盛屯礦業(600711.SH)在2022年年報披露中出現了業績預告與實際業績嚴重不符的情況。
*ST目藥方面,1月19日,公司預告2022年實現凈利潤-4080萬元至-4480萬元,預計公司2022年年末凈資產為800萬元至1200萬元。并且在面對上交所質疑是否存在資產減值不足,可能導致公司凈資產為負值的情況下,依然否認凈資產為負的可能性。
然而到了2023年4月,公司又突然“打臉”自身說法,年報顯示,公司 2022 年實現凈利潤為-6756.03萬元,2022年年末凈資產為-1462.72萬元。
對此,上交所指出公司年度業績是投資者關注的重大事項,可能對公司股票價格及投資者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公司理應根據會計準則對當期業績進行客觀、謹慎的估計,確保預告業績的準確性。
*ST目藥未能及時披露風險,并在交易所針對性問詢的情況下,仍未能及時提示風險,導致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
上交所認為,上市公司相關違規事實清楚,情節嚴重。對公司及時任董事長(代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李峰、時任總經理劉波、時任獨立董事暨審計委員會召集人蓋永梅予以公開譴責。
同樣預告“變臉”嚴重的還有盛屯礦業,1月31日,公司預告2022年凈利潤6000萬元至1.5億元,扣非后7200萬元至1.68億元。3月25日,公司更正業績預告,凈利潤變更為-6000 萬元至-1.5億元,扣非后為-3500 萬元至-9800萬元。最終年報業績為凈利潤-9553.85萬元,同比下降 109.31%;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7995.28萬元,同比下降112.37%。
上交所表示,公司業績預告公告中預計年度盈利,但實際業績與預告業績相比發生盈虧方向變化,實際的歸母凈利潤、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與預告金額差異幅度分別達 259.23%、211.05%,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影響了投資者的合理預期。同時,公司遲至 2023年3月25日才發布業績預告更正公告,更正公告披露不及時。
對此,上交所對盛屯礦業及時任董事長張振鵬、時任總裁周賢錦、時任財務總監翁雄、時任董事會秘書盧樂樂、時任獨立董事兼審計委員會召集人涂連東予以通報批評。對于上述紀律處分將通報中國證監會,并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收到與盛屯礦業相似處罰的還有剛剛“戴帽”ST奧康(603001.SH),因為控股股東資金占用并導致的年報披露不準確事宜,ST奧康、關聯方奧康集團有限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暨時任董事長王振滔、時任總裁王進權、時任副總裁王晨、時任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翁衡被予以通報批評。
值得注意的是,6月10日,針對上述事宜,浙江證監局已經對公司、王振滔、王進權、王晨、翁衡分別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此前,在回復上交所年報監管函中,ST奧康透露,2022年,公司控股股東奧康集團因資金周轉需要,通過公司經銷商和合營方向公司借款的方式,對公司形成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累計發生額共計9500萬元,占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的2.75%。于上述資金占用行為,公司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并且導致了公司2022年相關業績披露出現不準確。
盡管資金占用行為已在2023年4月底全部還清,但仍被審計出具否定意見的內控報告,ST奧康因此“戴帽”。
來源:界面新聞(記者 沈溦)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