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風波的雪松信托再次收到監管部門的批量罰單。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日前披露,江西監管局對雪松信托連開12張罰單,原董事長、總裁、副總裁、風險官等多位高管被罰,罰款近千萬元。
雪松信托被罰690萬
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西監管局于9月下旬對雪松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原中江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罰款690萬元。
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違規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資及接受地方政府承諾函擔保;違規接受政府承諾函擔保;向開發商資質不達標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提供融資;財務管理存在重大風險,調撥固有資金供大股東使用未如實記賬;部分固有資產未計提減值準備;薪酬管理不合規;信托項目成立不審慎;投后管理不盡職,導致信托資金被挪用;向“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提供融資;信托項目管理不盡職,致使信托財產受到損失;違規向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提供融資;重大關聯交易管理不盡職;信托計劃投前調查不到位,導致信托財產受到損失。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除林偉龍(時任雪松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昊(時任中江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雪松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聯席總裁)、羅楊(時任雪松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總裁)、張含玥(時任雪松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總裁)等4位雪松信托前高管被處罰外,多位中江信托時期的前高管也被處罰。
其中,祁紹斌(時任雪松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所收的處罰金額最高,為75萬元。其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對雪松信托財務管理存在重大風險,調撥固有資金供大股東使用未如實記賬;薪酬管理不合規;信托項目成立不審慎;重大關聯交易管理不盡職事項負有責任。
雪松信托風波未停
雪松國際信托的前身是1981年6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注冊成立的江西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2003年,江西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江西省發展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贛州地區信托投資公司以新設合并方式組建為新的江西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更名為中江信托。
2019年4月,雪松控股集團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同年6月,正式更名為雪松信托。
早在2020年9月,證券時報就曾刊發報道,揭示雪松信托200億供應鏈金融產品底層資產虛無,公司涉嫌“自融”。2022年2月,證券時報進一步報道,雪松控股通過旗下銷售團隊、線上APP等渠道,向超過8000名投資人發行超過350余只理財產品,總規模超過200億元。相關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涉嫌虛假“空轉”,并存在“自融”嫌疑。而相關資金募集方、名義融資人大多人去樓空,投資者追討無門。
2023年以來,雪松系風險事件繼續發酵。
繼雪松控股高管被控制、經偵部門對雪松信托展開調查之后,雪松實業集團9000萬元資產被公安查封,執行部門為江西經偵部門。
5月7日,廣州市公安局黃埔區分局發布《關于廣東圓方投資有限公司等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的案情通告》,依法對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廣東圓方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圓方投資”)等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查處。
《通告》披露,公安機關已對主要犯罪嫌疑人張某等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已依法提取相關涉案數據,并已委托專業機構進行獨立鑒定和司法審計;對涉案相關資產予以查封、扣押、凍結;敦促涉案公司相關責任人員主動配合調查,積極退繳違法所得。
根據雪松信托6月3日披露的年報,2022年雪松信托的信托報酬收入為2.24億元,同比下降超60%;凈利潤為-1.83億元,合并口徑下的凈利潤為-1.48億元,同比下降87.72%。
關于虧損原因,雪松信托在年報中解釋稱,該公司利潤虧損主要是中江信托時期歷史遺留風險資產減值增加及信托報酬收入減少綜合影響所致。
種種負面因素下,雪松信托的高管團隊也頻繁變動。
7月20日,雪松信托發布關于總裁變動的公告。經公司第三屆董事會2023年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公司總裁李楠先生因個人原因辭任總裁職務,由公司副總裁陳健先生代為履行總裁職責,此變動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造成影響。
來源:券商中國
主管單位: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
主辦單位:企業廉潔合規研究基地
學術支持:湘潭大學紀檢監察研究院
技術支持:湖南紅網新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